如果大家看西周时期分封的形势图就可以看出来,周公的封地在鲁西南的鲁国,因为周公要在中央辅佐周成王所以让嫡长子伯禽前去封地治理;而吕尚的封地则更远,在齐国,到了山东半岛,召公的分封地则到了京津冀和辽东一带的燕国。这三个人是周朝开国的最大功臣和周王室的亲族,为什么他们的封地离政治中心这么远呢?
其实,一开始这三个诸侯国都分封在成周附近,后来举行了二次封建,才将这三个诸侯国封到了远方。而之所以这么分封,是因为虽然名义上大周已经取代商朝成为诸侯共主,但实际上全国各地仍有许多地方势力,这样分封的目的便是镇伏诸侯,以巩固大周江山。另外需要明确一点,主持周初封建的人就是周公本人。
封建诸侯之根源
周起于西方。史载文王处岐,其地方大概在今天咸阳附近。后来武王灭殷,把黄河东、西两部紧密地结合起来,但其真正能控制的势力范围也仅限于此了。也就是说虽然号称周天子,但真正完全控制的地方并不大,整个中原还有很多其他小国家,中原之外还有楚国、蛮夷等,虽然当时这些势力几乎全都共推周天子为王,但那时候的王与后来的不一样,其上下级管辖关系没有后世那么严密。
周公
西周施行分封制,一是出于当时的形势逼迫,二是周王室,特别是周公旦伟大政治智慧的体现。
周初第一次封建
武王伐纣以后,虽然取商而代之,但没有、也不可能把商人势力赶尽杀绝。商人残余势力与影响都还很大,因此周王室就封了纣王的儿子武庚在殷商故址。但是周王室也害怕武庚伺机反叛,于是设立了三监,分别是管叔、霍叔、蔡叔,三监都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目的就是监管督武庚,这边是周初封建的开端。
以此为发端,周王室又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分封,这些被分封的势力主要有几个来源:一是周王室的皇亲国戚;二是在周代商的过程中的开国功臣;三是上古流传下来的部落、王族。
第一类,以周公旦为代表
在周文王诸嫡子中,长子伯邑考早亡,周武王姬发行二,管叔姬鲜行三,周公姬旦行四,蔡叔姬度行五,曹叔姬振铎行六,郕叔姬武行七,霍叔姬处行八,康叔姬封行九,还有一个幼子冉季载行十,皆有封国。
第二类,以姜太公为代表
除了姜太公之外,姜太公的吕氏和周王室的姬氏早有政治联盟甚至是婚姻关系,所以吕尚也算是周王室的亲戚了。实际上其他还有很多诸侯跟随武王伐纣,都有从龙之功,也各有分封。其中比较有名的便是楚国,楚国当时势力处于中原之南,被中原诸国视为蛮夷,但因为参与过武王伐纣,也有分封。
第三类,以武庚为代表
武庚还是被封在殷商旧址,也就是今河南安阳一带。在武庚之外,之周初还分封了薛(黄帝后裔),焦(神农后裔),蓟(尧后裔),陈(舜后裔),杞国(禹后裔),等等。
召公
但这时候,除了楚国这种特殊情况之外,大多数分封,封地都在成周(即洛阳)以南一带。其中就包括周公(鲁国)、召公(燕国)、姜太公(齐国)。
现在河南有个鲁山县,《诗经·鲁颂·閟宫》中提到:“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许也在河南,可见,周公封国鲁国本在河南。“燕”字本作“郾”,即今河南郾县,与召陵很近,应该就是召公最初的封地。而齐国,《国语》中提到:“齐、许、申、吕由大姜”,许、申、吕三国皆在今河南境,可见给姜太公封的齐国,最开始也在河南。
第一次的封建我们可以看作是周人势力开始从西方逐步向东扩展,并且是有两条路线,一是向东南方向,势力从汉水上流,逐渐扩展到淮河流域淮域。二是东北方向,经管河水、洛水,一直到殷商的领地。周初的封建,实际上就是这两条势力线扩展的结果。
原本策略是很成功的,但是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周武王死了。太史公《史记·封禅书》中记载:“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也就是说,周武王在刚刚伐纣成功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成王即位,但是当时成王还很小,无法亲政,便由周公摄政。
周初第二次封建
正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周公虽然是历史上有名的贤相,更是孔子最尊敬的偶像,但在当时,却有流言说周公想取代成王,有人不服他、不信他,其中的代表就是三监。
武庚
周王室没法将殷商势力赶尽杀绝,于是封了纣王的儿子武庚在殷商故址,又设立了三监进行监督,分别是管叔、霍叔、蔡叔,这其中,管叔在周文王嫡子中排第三,比周武王小、但是比周公大。
可能是因为觉得自己才是哥哥,武王死了也应该自己摄政辅佐成王,而不应该是弟弟周公。于是管叔便伙同霍叔、蔡叔与武庚一起发动了叛乱,史称“三监之乱”。
于是,周公亲自率兵出征,平定了三监之乱,诛杀了管叔和武庚,将蔡叔流放,废霍叔为庶民,并藉此机会,开始施行了第二次封建。
第二次封建,便是周人势力的再次扩展,也是在这次封建中,鲁国、燕国、齐国才被封到了远离成周的地方。第二次封建后主要的诸侯国情况如下:
鲁——鲁本是给周公的封地,但是因为周公要留在首都辅佐成王,就派长子伯禽就封,新封的鲁国在今山东一带,鲁国是姬姓诸侯国之首。
齐——封姜太公之子丁公于齐,与鲁邻近,凭借鲁、齐之新封,周人势力才开始越过殷商,东至于海。
微子
宋——封纣王弟弟微子启于宋,虽然灭了武庚,但殷商遗民势力仍在,于是又选了素有贤名的微子启于宋,宋国封在商朝盘庚迁殷之前的故土。
卫——封康叔于卫,统领殷地的殷商族人,这样一来,殷商遗民自盘庚迁殷之后所经营的势力,终于被周人夺取到手。
晋——封唐叔于夏墟,后来改成晋,晋国是打通周人自大河南岸直通卫国的重要通道。
蔡——流放了原来的蔡叔,封蔡叔的儿子蔡仲于蔡,这是周人之前向东南扩展的线路之极东点,蔡国与鲁、齐、卫、晋一起,将宋国紧紧包围。
燕——封召公与燕,燕国则是周人之前向东北扩展这一条线路的最东都最北点。
以上便是第二次分封的主要国家,其余还有大大小小诸侯国百余个。
周初封建与后世封建之别
齐桓公
这里的召康公便是燕召公,当时周公摄政,召公为辅,所以齐桓公说是召康公之命,五侯九伯便代指诸侯各国。封齐国于海滨,目的便是镇伏诸侯,夹辅周室。鲁国、燕国亦是如此。
不过实际上周公和召公都另有封地,都在西周都城旁边,《诗经》中的《周南》《召南》便是指周公和召公封地一带的诗歌。原因也大抵相同,便是前面提到的周公摄政,召公为辅,所以都各自派了自己的长子前往封地就封,也就是后来的鲁国、燕国。
后来周公还政于成王,召公则继续辅佐成王、康王,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成康之治”,召公自己也留下了“甘棠遗爱”的美名。
总的来说,西周的封建与后世的政权割裂是完全不同的,乃是一种以武力为基础,进行势力扩张与移民的过程,鲁、燕、齐之封,便是周人势力扩张之后,为巩固扩张成果采取的一种政策措施。
鲁国是周公之子伯禽的封国,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清人高士奇语)。
姬伯禽 前1043年-前998年 在位46年
鲁国啊。
周公好像是姬旦吧
周公旦由于辅佐周武王伐纣灭商有功,被封在鲁地,但周公旦没有就封,而是派自己的长子姬禽就国于鲁,建立鲁国,姬禽是为鲁国第一代国君——鲁公伯禽。周公旦则留在了镐京,辅佐周武王。
按理说,就算你不就封,也应该被称为鲁公,因为那毕竟是你的封地,封地的名称就是你身份的象征,为什么周公旦一直不被人们称为“鲁公”呢?
因为,周公旦还有其它封地!
在武王伐纣之前,武王的有些弟弟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封地,不过由于周原都不大,所以这些封地很小,小到可能只有一个县,一个部落,但这是他们自己的地盘,一切权益都归自己。当时的周公旦、召公奭等都有自己的封地。周公旦的在周原之中,召公奭的在周原西侧的召地。所以召公奭和周公旦一样,虽然后来的封地在燕国,但仍被称为召公,而周公旦就自然被称为周公了。
后来鲁国人尊周公旦为“文公”,但又不是鲁文公,因为后世还有一个鲁文公。还有人称周公旦为“鲁周公”,总之,就是没有人直接称之为“鲁公”的。
那么周公旦前后就有两个封国了?非也,他的封国有八个!
周公旦一共有八个儿子,除了老大伯禽,还有七个后来都封了国。这事儿得从周公东征说起。
武王死后,周成王姬诵即位,武王的四弟周公旦辅政,但周公旦的三哥管叔鲜不同意(武王是老二),于是就爆发了西周开国后不久的“三监之乱”。周公旦就用“宗周六师”东征平叛,最终平息了叛乱。为了巩固关东地区的统治,周公旦在河洛地区建立新都洛邑,史称“成周”,并用原三监的人马组建“成周八师”,西周才算稳定下来。
此后,周成王再次大封姬姓诸侯(其实是由周公旦主持的),周公旦的其他七个儿子全部得封。分封如下:
次子姬陈封于周国(原周公旦的封地),第三子封于凡国,第四子姬龄封于蒋国(蒋姓始祖),第五子姬苴封于邢国,第六子封于茅国,第七子封于胙国,第八子封于祭国。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周公八子,七子得封”。
周公旦虽然功劳大,但他捞到的好处也不少。有这么多封国,他还会叫鲁公吗?唯独周原的周国才是他的最初封地,所以,他被称为“周公”最合适。
塔罗牌一直都蒙着一块神秘的面纱,追根究底,除了其令人讶异的准度外,坊间流传的一些禁忌也让多数人对塔罗牌近而远之。
其实,塔罗牌是个平易近人的东西,据殿主推测为何有这些禁忌的原因可能有下:
1.因对塔罗牌的不了解而造成的幻想。
2.刻意的神话好维持占卜师的神秘地位。
3.希望藉此禁忌能够与神更为接近。
无论如何,迷信总是不好的,在这里殿主会将关于一些『迷信』或是涉及『超自然』的传言加以解释,至于占卜中常见的一般问题将收录在其它地方。
这里采用的说法适合一般性的共通解释,也比较符合科学现状,其它少数的特殊状况则不在此讨论。
1.逢魔时刻或是魔空时刻不能算牌
『逢魔时刻』与『魔空时刻』源自日本(其实看语法也能知道)。在这里先跟大家澄清一点,其实在日本并无『魔空时刻』这个字,『魔空』只是一个形容词,可以加在任何名词的前面,例如『魔空』空间、『魔空』迷宫等等,是形容一种『超自然』、『神秘』的状况。而『逢魔时刻』在日本指的是二种时间--『黄昏』(约5-7点)或是『黎明前』(即丑时3-5点),因为这时候是『百魅生』的时刻,在此时算牌容易招引恶魔。事实上在生理而言,这二种时间都是极容易疲倦的时候,自然较不适宜算牌,而打瞌睡时也容易精神恍惚,看到幻觉。(虽然依照殿主的习性,一整天都会是逢魔时刻=.=)
2.第一次拆牌一定要自己拆,不能让别人拆
有人是怕被别人碰了牌,牌就不是『自己养』的了…-.-
其实印刷厂工人早就比你先碰过牌了…=.=
所以这种说法是没什么根据,除非你有自己的东西一定要自己先拆的怪癖…
3.不能让别人碰到自己的牌
原因同上…
另外也有人喜欢让受占者再开始占卜前先洗一次牌,据说可以加强占卜的准确度。殿主在国外另外有看过占卜师请受占者抽牌的例子,所以这是个人习惯问题,并没有刻意要求。
像殿主本身其实也不爱别人碰殿主的牌,原因是怕被弄脏,也没有其它特殊的原因,大家可以放心^ ^
4.算牌后会很累
这个问题殿主有听过把它说成因为要把『力量贡献给恶魔』的说法=.=
其实…(摇头叹息)
只是因为算牌要专心,通常算一次牌又要半小时或一小时以上,当然会累啰!
大家专心念书一小时会不会累?当然会!有人搞不好念10分钟就累个半死,更别提半小时了吧…
难道念书会累也是因为把『力量贡献给恶魔』吗?
那叫『作弊』,不是念书=.=
5.一天只能算一个问题吗?
这个是我自表姐口中得知的,当时有点惊讶,因为殿主表姐也算是高级知识分子,怎么会听到这样的传言呢?
这个禁忌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如果你有时间,一天算一百个问题都没有关系(最后顶多累趴而已),绝对没有这个禁忌的问题的喔^ ^
6.一个问题只能算一次吗?
这个问题应该很多人听过,大家或许也都知道答案是『yes』。
有人说是因为你要相信塔罗牌,才会得到最正确的答案,否则一直算,出来的答案就是不对的,有时更会招致厄运。
其实在逻辑上来说,这个问题是合理的(招致厄运的部分不算)。
殿主请大家先想一下这个问题:『你要从塔罗占卜中得到什么?』
如果你希望得到真实的状况以及援助,第一次占卜就可以看出端倪,为什么要再占卜第二次呢?
如果你要求答案与你希望的相同,那又何必占卜,自己想象不就可以了?
如果这个问题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当然是可以再占卜二次的,否则一般是『没必要』占卜二次以上的喔!
7.一定要用黑布包牌吗?
这个答案同样也是否定的。
殿主很早之前就跟朋友提过,黑色的布只是为了防脏,所以一般会建议用深色会是黑色棉布包裹着塔罗牌(这个在塔罗学习篇也都有提到过)。
如果你有特殊喜好,也可以用其它颜色的布包牌喔^ ^
像殿主就会依照牌的色调选择适合的色系包牌,很漂亮呢!
8.牌一定要按照顺序收好,不能乱收。
殿主觉得这大概是哪个希望学生藉此背牌的顽皮老师想出来的说法(笑)。
依照顺序收牌对初学着是一个不错的背牌方式。可以一边练习熟记塔罗牌的顺序,也可以顺便背牌意,在每一张收牌的过程中也可以思考牌面推进的顺序,增加之后解牌的功力。
大体上而言,如果乱收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啦^ ^
只是依顺序收牌的好处这么多,大家如果不这么做似乎有点可惜喔^ ^
9.不能使用二手牌。
这似乎是蛮多人的困扰。
一副塔罗牌(以进口的78张完整塔罗牌而言)动辄7-900新台币甚至以上,对一般学生似乎价钱算高了些,所以有些人会选择朋友使用过的二手牌,购买也便宜点。
只是听说二手牌有些禁忌,所以头有点大^ ^
其实不用担心,二手牌没有那么多的禁忌,『如果』觉得心里毛毛的,可以试试站上提供的东、西洋圣别仪式,或是用熏香把牌熏过一遍就可以使用了。
对于完全不相信的人,直接拿来使用也没什么不可以喔^ ^
10.塔罗牌是一种邪术…
…
……
………
关于这一点,我只能用点点带过…(汗)
邪恶的是人心,不会是塔罗牌。
物品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邪,看的是『个人』喔。
把塔罗牌当作异端邪说的人大多是基督教徒吧…这当然是因为在圣经中曾明确的说明占卜是一种邪恶的东西,只有『圣经占卜』才是被神允许的。
你到了耶和华你神所赐之地,那些国民所行可憎恶的事,你不可学着行。你们中间不可有人使儿女经火,也不可有占卜的、观兆的、用法术的、行邪术的、用迷术的、交鬼的、行巫术的、过阴的。凡行这些事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因那些国民行这可憎恶的事,所以耶和华你的神将他们从你面前赶出。你要在耶和华你的神面前作完全人。因你所要赶出的那些国民,都听信观兆的、和占卜的,至于你,耶和华你的神从来不许你这样行。(申十八9~14)
因为圣经占卜就是解说圣经,建立在上帝之内,是一种『预言神学』的延伸,并不是寻求其它『邪恶力量』的教导,它所显示的也都是『神的启示』,所以不算违背圣经。
当然,内含多种神话信仰的塔罗牌很容易就被当作是异端邪说啰!
11.算塔罗牌会折寿吗?
没有的事!
只有做坏事的人才会喔^ ^
所以再帮别人占卜时要小心。
命理这种事情,报应来的特别快喔^ ^
12.鬼月不能算塔罗牌。
这同样也是谣言。
只是鬼月在台湾民间习俗上禁忌颇多,大家还是注意一下就好^ ^
"塔罗"一词,是取自埃及语的tar(道)和ro(王)两词,含有“王道”的意思。因此,“塔罗”本身也就是指身为王者,他应该具备的正确决断力,这也是这种占卜方式的起源。
塔罗牌的起源
据传,原本『塔罗』并不是以牌的形式来做占卜,它只是一本『叨忒(音同刀特)之书』,是专门用来传达天神旨意的神秘之书。每当古代的法老王有任何疑难问题需要解决时,就会打开这本『叨忒之书』,所有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了。(注:叨忒—为月乃文化教育之神)后来,埃及王朝惨遭消灭之时,为了防止这部神秘之书落入异民族的魔掌,便将它用图画的形式绘在卡片上,交付在神官之中。后来经亚历山大之手传入欧洲。在中世纪左右的时候,就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玩的塔罗牌。
这种古老的占卜工具,它的起源一直是个神秘的传说,许多研究神秘学的专家都试着找出一点线索。
有说来自埃及,在埃及语中意思为“神圣之旅”,“智慧、魔术之神”。
有说来自古罗马,在拉丁语中意思为“生命之轮”。
有说来自希伯来,在犹太语中意思为“法则”。
有说来自波斯,吉普赛语意思为“扑克牌”,将“塔罗”一词传入欧洲的便是吉普赛人。
有说来自古印度,印度神像手中即拿着塔罗牌的某些象征东西,如杯子、权柄、剑和戒指。
有说来自中国,在唐朝纸币上即印有纸牌游戏,相传纸牌为宫廷妻妾娱乐之用。
▼古老的意大利学说 ——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早在十四世纪,欧洲各国的贵族已经有人玩塔罗牌,其间罗马教廷对塔罗牌加以禁止,将其定性为魔鬼的图册、异教徒的物品。另外,现代所知最早的塔罗牌约出现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的意大利。意大利的扑克游戏“tarocco”与“tarto”塔罗牌发音近似,而且只有二十二张,与塔罗牌的二十二张主牌(大阿卡那)相似,同时,意大利诗歌中歌颂的爱情、胜利、慈爱、死亡、名誉、命运和未来等含义,与塔罗牌类似,因此,塔罗牌源于意大利的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但是不少研究塔罗牌的学者以为这些证据只能说明塔罗牌曾经在欧洲出现,亦不相信塔罗牌源于欧洲。
▼吉普赛学说 ——研究塔罗牌的学者认为塔罗牌极有可能是吉普赛人由亚洲或非洲带到欧洲,他们以占卜为生,塔罗牌就是他们的其中一种占卜方法。不过吉普赛人是一个四处流浪的游牧民族,有没有可能发展出极有系统的塔罗牌哲学呢?塔罗牌可能不是吉普赛的产品,他们只是从其他文明学习得来的。
▼古埃及学说 ——有些人觉得塔罗牌是古埃及的产品。不少人相信,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被毁后,摩洛哥的城市fez成为新的世界性学术中心,各地的学者都集中于此,可惜他们没有共通的语言和文字,于是他们准备了一本充满神秘符号的图册,用图画代替语言和文字,后来这些图画就演变成游戏用的纸牌。这个说法太难令人入信,没有事实根据,但还有一个愿自古埃及的说法,值得大家一听。
thoth(有人把他译成[埃及月神])是古埃及人众多神只其中之一,掌管智慧和魔法,他亦是数字的发明者。有人认为他发明了塔罗牌中的二十二张大阿卡那,作为埃及巫师祭祀的仪式之一。
这个说法同样是没有太大的理据,相信这个理论的塔罗牌专家,都认为埃及一定有相关的文献记载,在1799年,拿破仑大军发现一块刻满古埃及人文字的黏土板。不单是这块黏土板,就连其他的埃及文献也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塔罗牌的记录,这是一件令埃及论的信徒沮丧的事。无论这个说法对也错,不少塔罗牌的象征图案源于古埃及是不容否认的事。
▼犹太学说 ——经过一连串的研究,专家们发现塔罗牌与古希伯来人的kabbala有紧密的联系,这个说法可以说是比较可靠。kabbala是古犹太人的哲学,相传是上帝传授给摩西(或称梅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互相合作,提升精神力量的学问。塔罗牌的二十二张大阿卡那,跟希伯来文的二十二个字母和kabbala都有着深远的关系,有人编写塔罗牌与古希伯来字母的对照表,近数十年内对塔罗牌的研究都显示,塔罗牌源于古犹太人的论点可信性甚高。
总结以上说法,塔罗牌的起源大致因该是这样的:首先塔罗牌的大阿卡那起源自古犹太人的kabbaka,由于古犹太人跟古埃及人经常有接触,也吸纳了不少埃及的宗教符号,随着中东战乱频繁,塔罗牌的前身几乎消失,后来吉普赛人不知怎么学会使用塔罗牌,但相信他们似乎对塔罗牌的哲学层面未必十分了解,他们把它当作占卜工具。在十二至十四世纪其间塔罗牌传至欧洲,并风行在西方的中世纪,从很多当时的图画、书籍中都可以找到它的踪影,无论是王宫贵族或是平民百姓,塔罗牌无所不在。一直到教会的兴起,塔罗牌被视为异教的神秘魔法,从此遭到打压。在有心人士的保护下,塔罗牌还是存活了下来,在世人面前展现它的神秘气息。教会的势力减弱后,塔罗牌又可以得到发展,陆续有新的塔罗牌推出,尤其是十九世纪末,研究人员把塔罗牌和古犹太人密教的卷轴文物联系起来后,塔罗牌的研究变的更有系统,伟特塔罗牌(rider tarot)就是其中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