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姬,名旦,氏号为周,爵位为公。因封地在周,称为周公,因谥号为文,又称为周文公。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排行第四,亦称叔旦,史称周公旦。为我国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周公之说。比较出名的是易经中提到的周公解梦。
西周初年,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圣人周公旦,他是周文王的次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很有仁德,在当时享誉九州,百姓们都很信服他。后来,周武王驾崩了,新继承的周成王还在襁褓中,根本无法管理国家。周公旦担心天下没人管理会出现祸乱,他就登上
天子位代替周成王掌政了。后来,有人在国都散布谣言说:周公旦将要对周成王不利了,他想自己做天子!
周公旦不理会那些谗言蜚语,继续代替周成王,帮助他管理天下。
没多久,周成王得了重病,病情不断加重,很快就奄奄一息了。周公旦知道后非常着急,他来到黄河边,剪掉自己的指甲沉到黄河中,祈祷神灵保佑年幼的周天子早日康复。
周公旦祈祷河神说:“我的侄儿年幼还不懂事,触犯神命的人是我周公旦啊!请天神降罪于我,千万不要伤及我的小侄儿!”
周公旦将祈祷册文封好,他又创造了一种礼乐舞蹈,他率领百官们载歌载舞,以此来娱乐神灵。果然,没多久,周成王的病就痊愈了。后来,周成王长大了,周公旦就将政权交还给周成王,从此,他严谨地服侍周成王,为他出谋划策。后来,有人在周成王面前诬告周公旦,周公旦就逃到了楚国避难。
没过几天,周成王听说了自己年幼时,周公旦创作礼乐为天神娱乐,并祈祷自己的重病痊愈的事情,他又见到了周公旦祈祷河神的书册。周成王责问史官说:“为什么我不知道这件事呢?”
史官们回答:“这件事是千真万确的,当年周公旦命令我们不要说出去,我们才严守这个秘密的!”
周成王这才知道了周公的一片义胆忠心,他感动地哭了起来,他哭道:“从此以后,都不会再有这么虔诚的舞蹈和礼仪了!这都是我的过错啊!”
周成王知道自己误会了周公旦,他便马上派人去楚国请周公旦回来。周成王命令百官将周公旦创作的礼乐和舞蹈演化成一种礼仪。
周公旦在当时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学者。后来,周公旦又对原来创作的礼乐多加编写,昀终形成了我国周代有名的经典《周礼》。
这时,周公旦的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结商纣王之子武庚和东方夷族徐、奄等部落反叛。他又奉命出师,3年后平叛,并将国家势力扩展至东海。后建成周洛邑,作为东都。
<史记 卷三 殷本纪第三>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
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
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於妇人。爱妲己,妲
己之言是从。於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
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
慢於鬼神。大冣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
长夜之饮。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以西伯昌、九侯、
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
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
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
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而
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
益疏。
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
武王姬发消灭殷商成为天子后,也消耗掉了全部的精力,在位三年便病重不治。周公旦为了武王恢复健康,向天祈祷用自己代替武王受过,想以此来为武王换来健康,这在那个年代是十分可贵的,因为那个时候人们有信仰,能够拿自己的健康来换取君主的平安是不多见的,因为其他人即无心也无力。
武王病危时曾把周公旦叫到床榻之畔,说自己的儿子年幼不足以威慑群众,恐周天子不稳,要周公旦继承大统。周公旦为了天下安危,为了大周的基业并没有过多的推辞,毅然决然的肩负起兴周的重任。但是周公旦还有两个哥哥,他们不满周公旦继位,便联合纣王的儿子武庚造反。
出师有名,攻伐有术面对危难,周公旦先解决内部问题,因为自己继位太公望和召公颇有微词,他首先表示自己不过是临危受命,为了大周的天下,待成王成人后便会还政于成王,得到了太公望和召公的支持。在内部达成一致后,周公旦举行东征,出征前进行了占卜,发布了《大诰》。
看到了吧,周公旦出兵前总是会先在舆论上造势,做到出师有名。周公讨平管蔡之后,乘胜向东方进军,灭掉了五十多个国家,西周的势力延伸到海边。
建章立制,劝君向善周公旦在平定天下,制定了完备的制度体系后,在执政的第七个年头,正式将权力完全移交给成王。在移交权力后,周公旦还心存社稷,给成王献计献策。指出天子要关心百姓疾苦,要避免奢靡保持勤俭,这样才能了解底层民众的需求,太安逸和贪图享乐会误人误己,最后导致败亡。
对待建议和抱怨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认真的分析原因,而不是怨恨,贸然行事,滥用刑法,这样会把越来越多的矛盾和冲突集中到自己的身上,影响自己的判断,同时让自己身处险境,对自己和国家都是极为不利的。
功成身退,秉公无私周公实际上做了七年的王,但是对于他来讲,他只是为了不辜负武王姬发的嘱托,为了安定西周的天下,为了成王能有一个好的执政环境。功成身退秉公无私,损一人而成天下,让一位而成贤名,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姜尚和周武王
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
周公姬姓,名旦。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
封于曲阜,留朝执政,长子伯禽就封。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联合殷贵族武庚和东夷反叛。
他率师东征,平定叛乱,灭奄后大举分封诸侯,营建成周洛邑。又制礼作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主张 “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
周公旦的成就:
灭殷后的第三年,公元前1042年,管叔、蔡叔鼓动起武庚禄父一起叛周。起来响应的有东方的徐、奄、淮夷等几十个原来同殷商关系密切的大小方国。
这对刚刚建立三年多的周朝来说,是个异常沉重的打击。如果叛乱不加以克服,周王朝就会面临极大困难,周文王惨淡经营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功业就会毁掉。周王室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王室内部也有人对周公称王持怀疑态度。
这种内外夹攻的局面,使周公处境十分困难。周公首先稳定内部,保持团结,说服太公望和召公奭。周公统一了内部意见之后,第二年举行东征,讨伐管、蔡、武庚,稳定周朝的统治。
周公以商朝灭亡和“三监”等武装反叛活动为鉴,特别重视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的政治道德教育、治术教育和勤政教育。
要求“敬德保民”“明德配天”“明德慎刑”“有孝有德”“力农无逸”等,主张充分发挥“颂”“诰”对奴隶主及平民的教育作用,并提出以治绩考察、选任官吏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