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作为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从表面看是一部占卜、预测之书,但是,从卦序、卦名、卦象、卦辞、爻序、爻辞、爻象、断辞以及其推演过程等方面分析,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所有思想和原理。
一、《易经》包含着“道非常道,有无相生”的宇宙观
“道非常道,有无相生”是中国道德哲学对自然界本质的深刻揭示,是对自然规律的高度总结。不仅包含着西方现代哲学唯物观、发展观、联系观更重要的是创立了西方哲学一直未重视的终始观。
《易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自然界这些发展变化规律渗透到自己的预测理论体系之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置于正确的、科学的宇宙观指导之下,为其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追溯《易经》中包含的哲学原理,有助于我们对《易经》的理解,准确的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也有助于我们驳开《易经》的神秘面纱,纠正唯心主义的不全面、不客观认识。
《易经》通过卦名、爻名立论,通过卦辞、爻辞论述事物的发展变化,通过断辞指导人们吉凶趋僻。哲学原理就包含在卦序、爻序、卦名、爻名、卦变、爻变之中。
(一)《易经》中包含终始观终始观是中国道德哲学对哲学原理的巨大贡献,其深刻程度、影响广度和对立统一样可以称之为规律。
自然界的万物从那里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产生以后,无一不是无条件的走向死亡,西方哲学偏重于论述从生到死的过程,没有注意从死到生的过程。
因此没有产生有无相生的终始观。《易经》的终始观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利用卦序编排集中体现终始观
二是利用卦的组合体现终始观。六十四卦,两两相偶,非复既错,组成三十二个完整的终始循环。
三是利用爻变体现终始观
终始观和发展观相比较终始观居于其上,终始是发展的终始,发展是在终始的总原则下的发展。
(二)《易经》中包含唯物观。
世界是物质的,这是西方哲学唯物论的最基本观点。中国道德哲学认为世界是由道生成的、组成的,二者同质而异名。《易经》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方法独特而且实用,全面而且深刻。
《易经》六十四挂是由八个单卦两两组合而成的,这八个单卦全部以自然界八种物质或物质现象命名。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离代表太阳和火,坎代表月亮和水,艮代表山,兑代表泽,其它五十六卦各有其名,其卦名的字义虽然不完全显示具体物质,但其所代表的内容离不开物质现象。
另外,中国的文字属象形组合文字,每一字都是由代表不同的物质的笔划或部首组成,所以每一卦都带有物质的烙印。如乾有日,坤有土、解有刀、困有木、等等,六十四卦全部立足于唯物论。
唯物论的观点不仅在卦名中得以体现,在爻辞中也有体现。六十四卦随便拉出一卦,分析其六个爻辞,也有物质在其中。
如否卦,初六:拔茅茹以其汇。有手有草。六二:包承,有用于包裹的布之类的物质。六三:包羞,同上。
九四,有命无咎,有生物在其中。九五:休否,有人,有木在其中。上九:倾否、有人、有家具(贝)在其中。
有人怀疑,文字本身就是物质及其现象的代名词,这样分析还有什么价值,其实这正说明《易经》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是立足于唯物论的。
(三)《易经》包含发展观。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遵循“道非常道”的发展观。《易经》对物质的发展变化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
现今国学之风甚旺,研<易>有成就者自五四以来不下百人,专著不下400部,论文无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易经的重视和研究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那么,如此众多的研究论著、论文,观点、新论,总不能面面俱到,拿来主义吧?我们在学习易经的时候怎样才能做到提纲挈领,应该如何把握其精髓主旨呢?根据我的学习体会,易经的精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果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易经是一部研究宇宙自然规律的著作。
宇宙万事万物的生成与发展都存在于生生不息的运动中,《易经》的阴阳理论揭示了宇宙万物形成的根本原因,它的变化论也反映了宇宙万物的存在发展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六十四卦的排序看出易经对万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乾第一,先有天;坤为二,后有地;天地造万物。屯为三,人与万物共生,需要屯积,才能无忧;蒙为四,这个时候人处在蒙昧阶段,需要教育;需为五,人有了进步的思想,就会有更为高级的需求,或者说要有大的需求;讼为六,有需求就会有争讼……直到最后既济六十三,未济六十四,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到新的一轮开始。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由低级到高级逐步递进的。
我们再来看它的爻变规律。易经是把一个卦的每一爻都动起来看的。从初爻一直动到六爻。当然也可以从六爻到初爻。按照阴变阳,阳变阴的成卦规律以观其玄机,这也同样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变化规律。一方面它是一种挖掘卦中深层次信息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在运用六爻推断,运用互错综象来推断事物,看事物的内外,看事物的正反面,看事物的上下等等变化现象。由一个卦爻,我们可以一连看它的几个侧面和放大似的来看它的好几个变化,这样我们的联想力就加强了,思维也就更加活跃了,就不会把一个问题看死,这样六爻推断的思维才会顾此及彼,文思如涌,这正是六爻快速推断法所必须的。与此同时,我们对事物发展变化、各个层面各个方面的特点也都了如指掌了。
第二,易经是一部研究对立统一规律的著作。
易经号称无字经书,它最先是由两个爻象即阳”????????___”阴”__ __”构成八卦图,八卦两两相对。乾对坤、震对巽、离对坎、艮对兑。发展到文王演绎出六十四卦,也是由三十二对两两对应的卦象构成。由此可见,易经的整体构成就是“相对而出,统一成型”的。.易经阴阳对立统一论的精髓在于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运动,运动产生万物,(包括生命物)故生命在于运动。正如《易·系辞》中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既是易学的哲学基本原理,也是构成六十四卦的基本原则。《易·系辞》中还提出:"刚柔相推易生变化"。提示了阴阳两气的变化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易经还反映了时间空间上的对立统一。从时间而论:其阴极到阳极再从阳极到阴极,代表着一昼夜子时到午时,午时到子时;一年四季从冬至到夏至,从夏至到冬至的推移,阴阳消长循环交替。
从空间而反映:阴极象征着北方,阳极象征着南方。八卦方位与空间:震东、离南、兑西、坎北、艮东北、坤西南、巽东南、乾西北,卦与方位而对应。
易经从有图无字到有图有字,无不渗透着阴阳、刚柔、消长、动静、尊卑、贵贱、吉凶、祸福等等对立统一体。
第三,易经是一部研究如何做人做事的著作。
易经着重论述了做人的标准有三,那就是:自强不息具备乾德,厚德载物具备坤德,居安思危具备革德。人要有追求要有理想抱负,要有自己的事业;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能海纳百川;要有居安思危勇于创新的精神。那么做事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能够知文史、懂哲学、用科学、善预测*。
做事的方法和步骤易经是这样论述的: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系辞上》)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人能够善于观察事物并能通过事物的表象看到内在的规律,能够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适当的措施和行动,那么就象有老天保佑一样顺利无忧。这里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观察。就是面对任何问题任何事情都必须先要进行观察,这个观察是全方位的,越细越全面越好,为分析打下基础;
2.分析。就是根据观察的结果,进行有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整理剖析,然后得出一个结论性的东西;
3.决策。就是根据分析的结论研究制定解决的方案。
这是一个做事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寻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过程。我们做任何事都必须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无往而不胜。
问题说到这里,大家也许会问,易经不是算命的书吗?我的回答是:这是对易经的误解或者说是一种偏见。用易经作预测只是易经内容的形式,是易经内容里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而且这一部分内容已经事过境迁了。只有那些根据易经的哲学思想和思想精髓发展延伸的东西才是最有使用价值的。
<<周易>>哲学思想
在研究《周易》思想内容时,我们不能说《连山易》和《归藏易》也是只有阴阳符号而无文字的《易经》。就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和夏朝已制定出相当精确的阴阳历(即今天所说的夏历或阴历)以及远在黄帝时就已有象形文字的出现来看,夏之《连山易》和商之《归藏易》在其各卦中也必然附有一定的文字说明,这应该是毫无疑义的。但据今所知,我们只知《连山易》 在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上是以《艮》(山)为首,而《归藏易》在六十四卦 的排列次序上是以《坤》(地)为首,除此之外,还没有见到有关《连山易》 与《归藏易》的卦辞文字。当然就是知道《连山易》与《归藏易》卦辞文字,也只能把它当作研究《连山易》的思想内容和《归藏易》的思想内容来研究。
然而《周易》却不然,它不仅有一个完整的阴阳符号编制次序图,而且有一部完整的卦名与卦爻文字说明。这不能不说,这些完整的图形和文字为我们研 究《周易》的思想内容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周易》是符号型的;也是文字型的。在研究《周易》的思想内容时,我们既要注意其阴阳符号的重要性,也要注意其文字含义的重要性。而且通过对文字的研究,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揭示那些符号中看不到的哲理,也将会揭示《周易》作者的人生处世哲学和内含的其它各社会科学思想。
周易是我国周朝的易经,是周文王囚里据伏羲先天八卦演绎而成后天八卦(即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的。实际上,自周朝以来,经历代圣贤先师的不断努力和完善,周朝的易经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现代所称的周易泛指丰富和发展了的一整套易学理论,包括易理和象数两派的主要著作。
易经是我国群经之首,是一部用阴阳学说揭示和描述宇宙内在本源规律的书。民间称无字天书。
易经很古老,在文字未产生以前,我们的祖先对物质世界的感受发现,许多事物都存在正反两个方面,如白天黑夜,男人女人,硬的软的等,为了描述这正反两个方面的事物,随手画了两个最简单的符;“—”“--”来表示之。开始这两个符号必定是随手画的,只是代表的意义而没有名称,是后来才称其为阳(—)和阴(——)的。关于这两个符号的产生,有的研究周易的书说是男女生殖器的象征,有的说是表示白天和黑夜的符号,其实它们并不具体那一事物,而是描述两类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类事物的性质相反的两个方面。毛泽东说,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一分为二就是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用我们祖先的话说就是事物的阴阳两面。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面,都是由阴阳构成的。同时万事万物又都可以分为阴阳。
阴阳是我们祖先对物质世界的抽象的分类和描述,这样简单抽象的描述,随着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祖先们肯定感到很不够。通过进一步观察,按《易经》上讲,我们的祖先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发现了万物类象的规律,即万物按其类基本相象。有的阳的成分多一点,有的阴的成分多一点,有的外阳内阴,有的外阴内阳,于是把所有的事物(开始主要是物质)拿来分类,结果可分成八大类,万物都拿来分类了,没有不能纳入这八大类之中的,为了描述这八大类物质,于是用八个符号来代表之,这八个符号就是由阴阳组成的后来称之为 八卦的(略)这八个符号。这就是八卦的起源。至于有的研究易经的书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伏羲氏则之而画八卦,是不确切的,这造成了人们对八卦起源的神秘性,不利于科学的宣传周易,这八个符号是我们祖先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描述。是当时的文字,是文字的祖宗。
后来先人又发现,不但物质世界符合八卦的分类和规律,精神世界亦可以用八卦来描述。笔者在《清正气功》专著中提出,从大的范围来分,物质世界属阳的世界,精神世界属阴的世界。阴阳两世界均符合八卦所描述的分类和规律。易圣周文王据此进一步推演,将伏羲描述自然的物质世界的先天八卦推演成同时可以描述自然和社会的包括精神世界在内的后天八卦即文王八卦。我们现在应用的就是文王八卦。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增多,所发生的变化过程和结果,仅八个卦(符号)已经不能清晰的分类和描述了,于是周文王根据这两个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规律将文王八卦进一步推演成(八八)六十四卦 ,从此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发规律展的规律都在其中了,没有能逃出其外的,现代科学的发展亦证实了六十四卦与宇宙的自然社会规律的相吻合性。如六十四卦与生物遗传基因结构和组合方式是一致的。
可以这样说,文王当时做的是很伟大的科学研究,他对自然的社会的万事万物的分类归纳总结和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揭示和描述,是如此的严密和准确,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力,历几千年而不衰,是现代的所谓的诺贝尔科学奖成果所不能比拟的。可怜的是,现在还有人把我们祖先的科学研究成果说成是封建迷信,何等的无知悲智。现代的许多科学无不是以周易理论为源泉,无不是从周易理论中得到启示而发展起来的,二进制计算机的发明就是显著的例子。可是有人忘祖了,忘了我们中华民族科学和文化的根。他们人长大了,怀疑起自己的来源了,人都是父母阴阳结合的产物,能说父母的阴阳结合是迷信吗?
周易的起源是科学的,这个起源不搞清楚,往往容易被当成迷信。
是阅历不够怕学歪了不好改吧。呵呵,我看可以学。
当然是可以学习的呀,只要能经受得住枯燥,只要有信心,学的下去的话,那都是可以的,不分男性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