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
中国古代
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
哲学
、
中医学
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
:金、木、水、火、土。认为
大自然
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
盛衰
,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
人的命运
,同时也使
宇宙万物
循环不已。
中医中的五行指木火土金水,对应的脏器是:
肝归属于木,心归属于火,脾归属于土,肺归属于金,肾归属于水
再详细些就是:木—肝、胆、
目、(怒、
)
酸,筋
火—心、小肠、舌、(喜、
)
苦、脉
土—脾、胃、
口、(思、
)
甘、肉
金—肺、大肠、鼻、(悲、忧、)辛、皮
水—肾、膀胱、耳、(恐、惊、)咸、骨
六腑中的三焦为孤腑所以不入五行
金、木、水、火、土 。五行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这是古人观察自然所得出来的一个朴素的唯物概念,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类基础物质。后来又发展了这种认识。
五行说的基本精神包含着一切事物“相生”、“相克”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也就是五行说在伦理上的特点。在“生”与“克”的基础上,又以制化、相秉、相侮来进一步说明事物的复杂变化。
(1)相生规律:“生”是含有资生、助长的意义。五行之中,都具有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就称做“相生”。
五行相生的规律为: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如此循环生生化化,无有终时。它的彼此间的关系,可理解为一种推动发展的作用。
在五行相生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个方面的联系,也就是母子关系。以水为例,生我者“金”,则金为水之母;我生者“木”,则木为水之子,其他四行以此类推。
(2)相克规律:“克”是含有制、胜的意思。五行中,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克服的关系,这种关系称做“相克”。
五行相克的规律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此互相制约,循环不已无有终时。在正常情况下相克,也是一种维持平衡的力量。如五行相克太过,则会起反作用,产生异常变化。
在五行相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的联系,也就是“所胜”、“所不胜”的关系。以木为例,克我者为“金”,我克者为“土”,那么,土就是木之“所胜”,金就是木之“所不胜”。其他四行,以此类推。
相生、相克是互相联系的,互相制约的,这样才能保持相互间正常的平衡状态。
(3)“相秉”和“相侮”的关系,则属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常现象。“秉”是秉虚侵袭的意思;“侮”是欺侮的意思,也就是恃强凌弱。相秉,就是过度的相克,它的规律和相克是一致的。例如,木气太旺,便要去秉土,使土气虚弱。相侮又叫反克,即原来是自己可以克胜的一方,却反而被它克胜,它的次序和相克正好相反。例如,正常的相克关系是木克土,如木气不足、土气很旺上就会反过来侮木。
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应用在祖国医学中,作为一种说理的工具,应用十分广泛,而且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它主要运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1)运用五行的各种个别的特性,以木、火、土、金、水为中心,把自然界各种现象和人体的脏腑组织,按照它们的个别特性、形态、功能及表现等各方面,和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类似,就把它归纳于那一行中,分成了五大类,按类作系统的归纳,这样就把各种五花八门、千差万别的复杂现象,理出了一个头绪来,从而可以说明人体内脏之间的联系、体表与脏腑之间的联系和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例如肝脏性喜舒展条达柔和,故把肝比做木;心阳能温煦全身,故把心比做火;脾能化生精微,故把脾比做土;肺气清肃下降,故把肺比做金;肾藏精主水,故把肾比做水。
人体与五行学说 人体器官分为「五脏」、「六腑」。 「五脏」为心、肝、脾、肺、肾等,皆属阴。 「六腑」为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等,皆属阳。 人体中有精、气、神三宝。生理活动归纳为:一生、二出、三入、四升、五降、六殁等功能。人有阳气与阴气,若阳气虚弱则病显虚寒症,若阴气虚弱则病显虚热病。故曰:「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也。」 五行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其特性如下: 金生绚丽,变革香宝。 木生茁长,登发升高。 水生滋润,寒冻酷冽。 火生炎热,燥闷引烦。 土生融和,万物绿化。 此为之五行特性也。 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脾属土,肾属水。 人有五形:喜、怒、悲、忧、恐。 心生喜,肝生怒,脾生忧,肺生悲,肾生恐,依五行循环产生相生相克,制化变化规律与人整体脏腑循环,密切相连矣。 常观病理变化,有寒热、表里、虚实之疾病,其特征如下: 发热脉浮紧、恶寒无汗,乃病显外感风寒表实症。 发热脉浮缓、恶风有汗,乃病显外感风寒表虚症。 寒热往来、口干唇裂、头晕目眩、胸腹闷积,乃病显半表半里之症。 发热不畏冷、无时无刻出汗、口渴便秘,乃病显里实症。日常畏冷自汗称之阳虚。五心烦燥、颧红唇干、盗汗称之阴虚。 故疾病有阳阴之症,须观察日常病理变化而言。五行辨阴阳,阴阳辨五行矣。以上为人体各部门与五行循环有密切相关也。
内容来自用户:芍药918
阴阳五行对照表(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