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是明代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是一部最优秀的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区别)。主要思想倾向是官逼民反,历代正统文人都把农民起义看作是“犯上作乱”,而罗贯中却深刻揭露出农民起义是由于官府的沉重压迫。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那么,对于古代长篇小说中的名片段我们应该如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就此,语文组先由一位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堂实录】一、故事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知道吧? 生:知道。 师:从何得知? 生:电视剧。 生:原著。 师:那老师就来讲一段。话说张无忌一行人那日从山上下来,迎面碰到一女子,腰佩倚天剑,那女子正是赵敏,于是一行人来到了赵敏的绿柳山庄。众人步入山庄,只觉布置精巧雅致,水池清澈,池中花不多,清香拂人。水阁上已设两桌宴席,众人落座,赵敏先干一杯,说:“这是十八年陈酒,各位请喝。”杨逍等处处小心,细看酒杯酒壶并无异状,便去疑心,放怀饮食。赵敏豪爽,菜必先尝。席间,张无忌问:“赵姑娘这剑不知从何而得?”赵敏解下剑放在桌上,说:“我不胜酒力,进去换件衣服,片刻便回,各位慢用。”也不取剑就离开了,众人等了良久不见赵敏回来,按奈不住,周颠取剑,觉得很轻,拔剑一看,并非金光闪闪削金如泥的倚天剑,乃一柄木剑,是檀香木所制,发出阵阵幽香,周颠还剑入鞘。众人告辞出庄,赵敏相送出山庄。众人策马驰骋,杨左使总觉不对劲,周颠笑说:“赵敏只是女孩子家胡闹,杨左使光明顶一战之后,变成惊弓……”语音未落,倒下马来…… 师:张无忌一行人怎么中的毒? 生:荷花的香气和檀香木的香气混在一起就是剧毒。 师:这与我们哪篇课文情节非常相似? 生:智取生辰纲。 师:杨志一行人中的什么毒? 生:蒙汗药。 师:如果也用什么加什么就是剧毒来表示呢? 生:好酒加蒙汗药。 师:荷花的香气和檀香木的香气本身五毒,可蒙汗药本来就有毒啊。 生沉默。 师:其实真正迷倒杨志一行的是人。 生:卖枣子的加卖酒的! 师:是的,七人加一人就成了剧毒。《水浒》是古典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水浒》的“智取生辰纲”,来看看杨志一行人怎么中的迷药,失了生辰纲? 出示课件: 智取生辰纲二、复述课文,整体感知小说情节 师:请同学来复述这个情节,要求说话要简洁清晰,内容要完整准确。 出示课件: 请你讲故事! 要求:说话要简洁、清晰,内容要完整、准确。 生:杨志等人赶了半天路,在黄泥岗的松树林下休息。然后晁盖、吴用等人来了,然后白胜来了,晁盖等先喝了一桶,刘唐又在另一桶中喝了半瓢,以表明酒中无毒,然后吴用又佯装占便宜在酒里下了药,迷倒了杨志一行。 师:谁来点评一下?故事讲的怎样? 生:如何下毒讲得较清楚,声音还不够响,口头禅较多,像“然后”。 精读课文,赏析小说的人物、环境。 师:梁山好汉或勇武过人,或智谋超群,他们的英雄气质是小说中最吸引我们眼球的东西。刚才听了吴用等人的下毒情节,你觉得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生默读课文。 生: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师:说得真好,还有补充吗? 生:“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师:说得太好了!这样的描写我们称之为── 生:环境描写。 师:有何作用? 生:引出杨志与厢禁军、虞侯、都管等的矛盾,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生: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例如军健们挑着重担走不动,一再要求杨志趁早凉行路,遇到树林就要歇凉,杨志轻则痛骂,重则藤条打,突出杨志的性格蛮横不近情理。 师:好!我们继续老话题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还体现在哪里? 生:还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黄泥冈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的松林可以作为掩护,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 生:还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这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 师:分析得有道理。还有发现吗? 生:还智用杨志一行人的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 生: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之前军汉们向老都管诉苦,老都管心内自恼他。在松林中休息杨志又来打,但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老都管也来干涉,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师:老都管干涉,杨志为什么不回击? 生:杨志虽是押送首领,但实际上老都管才是真正的主人。 师:何以见得? 生:第二节中军汉们向老都管诉苦,老都管听了后说“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表明他才是真正主人。 生:从第四节一个“喝”字也可看出来。 师:分析得真好,智用了天时、地利和杨志一行的内部矛盾,那最终让杨志一行迷倒的是── 生:吴用的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出示课件: 吴用等人的“智” 智用天时智用地利智用矛盾智用计谋 师:那么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是否无“智”呢? 生: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生: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生: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 生:“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顿生疑心,警惕性高。 生: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出示课件: 杨志的“智” 变时辰逼赶路打军汉骂虞候驳督管三、理解作品主题 师:如此看来杨志并非无“智”,真是一个精明能干的老江湖啊,他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 出示课件: 探主旨 杨志并非无智,那么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生:失在人和。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师: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杨志最终妥协,和他的人生理想有很大关系,他“指望把一身本事,博个封妻荫子,也为祖宗争口气”,我们来看看杨志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出示课件: 杨志1、杨志失花石纲丢官;2、汴京城杨志卖刀;3、杨志杀牛二被充军;4、杨志比武获重用;5、杨志押送金银担(生辰纲);6、落草二龙山宝珠寺。 “三代将门之后”,本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到他这一代时,家道已渐衰落。然而他身怀绝技,岂能屈居人下?虽然现实困窘和仕途失意,但他并没有过“落草为寇”的想法。他实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因而他只得走一条投靠并效命于朝廷权臣的道路,以便日后能光耀门庭。他巴结、依附梁中书,为押送生辰纲一事恪忠尽职,但最终仍以失败告终。他的失败,不仅从反面衬托了晁盖、吴用等人的机智,更说明了奴才道路破产的必然性。 师:从杨志的经历中不难看出他愿意落草为寇吗? 生:不愿意。 师:《水浒》中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哪些? 生:林冲。 生:武松。 师:从这些梁山好汉的经历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作品的主题思想,四个字表示── 生:官逼民反。 出示课件: 主题──官逼民反四、激发课外阅读 师: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杨志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课外请阅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衷心祝愿同学们走进古典文学殿堂,收获知识宝藏!
内容来自用户:春阳一缕
《智取生辰纲》说课稿你是老师吧
你可以上百度搜搜
“百度知道”里面有详细介绍,把原文分几个片段,都有小标题,
直接把原文分的小标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小组,来讲解。
或者给学生十几分钟让他们分几个小标题。
网上有课件应该,多上网搜搜
宇宙间上下左右与中心五点均衡之基本动能,为能的升、降、扩散、收缩与稳定,其作用综合分别为火、水、木、金、土代表之,能的生长为阳,消耗为阴,能的助力为生,阻力为克。人为小天地,天地之五行即人身体的五行。人身之五脏五行为肺金、心火、肝木、肾水、脾土五行为人体五脏之能的五种活动现象。
兹以肺「金」为例:肺主气、气动即为风,风即能,金能传热(能),吸热(能),散热(能),吸入呼出含有水份的空气,蒸发水气,冬天口鼻可见呼出白茫茫的水蒸气是热热的,为肺金受心火生热,蒸发水气成热(能)所生之余热(能)。肺主皮毛,皮毛被全身肌肤之表,皮肤毛孔亦司呼吸排汗散热、吸热、传热之功能,夏天热汗多,汗亦与呼吸之散水气同,汗多则肾排尿少,冬天汗少则尿多,是为肺「金」调节体温、吸热、散热、传热使温度上升,下降为「金」的作用。
火有君火、相火、火即热(能)自然界太阳为君火,地球的内热为相火,心为君火,肾中之阳为相火,火藉金而传,营养火化生热(能),心主血液,主全身热的能源,运动心跳加速,则肺呼吸加速呼吸空气,以散心火所生之热,风断即气绝,气绝即身死,人死体温散失,体温即是火,身体骤冷,皮肉腐烂,「水」汁无火蒸动气化而流失。
木为生火之源,肝为木,肝主筋脉,护卫血液,使血液有沟渠(血管)可循,不致火热(能)泛滥,内经言:「肝脏血,卧则血归于肝(即肝如电流之充电)」,醒后肝血源源不断供应心脏利用,心因以产生活力(火),肝供应心脏血液,肝血尽则疲倦欲睡,睡醒则肝如充电般充血而体力恢复。b型肝炎因肝受感冒化学药物中毒与风寒所阻,致肝不能充血,血不能归于肝,则肝无血以供应心脏(火)使用,故人始终疲倦嗜卧,醒则口苦口干,肺金吸热散热太快,消耗心火所生之热,皆足以令肝血加速枯竭,致肝所主之筋脉,受风寒不能护卫血液循环,而筋骨酸痛,甚至抽筋,故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为木生火,而金克木。
肾为水脏,中医学上的补「肾」壮「阳」,「阳」为生命的生生之能,「肾」为生命之始,「补肾」是补生命之源亦即是补全身,「壮阳」即是强化生命的生生之能源,男女皆可补肾壮阳,而不是狭义的补男人的阳具。
内经灵枢经脉第十 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强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又曰:「肾主骨,骨主髓。」肾主骨,肾为水气所生,骨为筋、脉「木气」联结之支架,肾中之阳强,则可使肝木生长茂盛,肝木强则心火之能源能获得供给无虞,活力旺盛,肾中之阴水旺,则可降低心火所耗之能,而助肝木藏血之耗失,肾水旺则火自平,故曰滋阴降火。
脾属土,土能生养万物,脾主肌肉,土旺则饮食健而肌肉强,甘津之气布溢,全身得以润泽,肌肉强能致皮肤具弹性光泽,发挥肺的吸热、散热、传热功能,食不甘美则肌肉衰,致皮肤弹性失,肺金气弱而元气衰,是为土生金。
天气下降为雨、为水,水气上升为云为雾,在日常生活中,天气下降为雨为水,大家都能看见,水气上升为云、雾时,除廿四节气时,大家都不易看见,肺强金盛,小便通利,大便顺畅,肺衰金弱,水不能气化上升为能,致肺呼吸所得之水气不能下降,致小便不利而留为肿,是为今日尿毒症,为肺、肾金水不能相生所致。
五脏各司气的上升、下降、扩张、收缩与稳定,即身体五脏六腑皆在作呼吸的作用,不光是肺在作呼吸作用。
肺金将空气吸入体内,是为气的收缩,肝木将空气呼出体外,是为气的扩张,心火将凝结之气能加热使之上升,上升能助气的扩张,肾水将气凝结使之下降,下降能助肺金气的收缩。上升不能太快,下降亦不能太快,收缩不能太快,扩张亦不能太快,是为气的稳定,即脾土的作用。
五行相生相克为气动的均衡至中和之理,是电、能的传动,不是五行「相生」,更不是五行「相克」,而是五行「相生相克」,即能的升、降、扩散、收敛与稳定如环无端,周而复始,失一不可,不偏不倚,不可太过,不可不及,故圣人倡中庸之道,乃为「中」医之至理,是以五行身命的气化,与十二经络的「周易│即易经」││乃为医疗获取健康之最高境界。
观之今日科学再怎么进步,药物再怎样特效,就像再好的农药亦消灭不了虫害问题,而最终的受害者仍是人类本身,医疗科技的进步,解决不了人类疾病、健康问题。甚至造成身体更大的伤害,为解决此问题,只有让人类重新认识中医学理││十二经络病变,阴阳五行的均衡之脏象学说。
中国医学对疾病的治疗,内经素问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曰:「治病必知天地之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部份,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
参考资料:
http://www.point2k.com/showtopic.asp?topic_id=47629&forum_id=10
人体与五行学说
人体器官分为「五脏」、「六腑」。「五脏」为心、肝、脾、肺、肾等,皆属阴。「六腑」为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等,皆属阳。
人体中有精、气、神三宝。生理活动归纳为:一生、二出、三入、四升、五降、六殁等功能。人有阳气与阴气,若阳气虚弱则病显虚寒症,若阴气虚弱则病显虚热病。故曰:「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也。」
五行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其特性如下:
金生绚丽,变革香宝。
木生茁长,登发升高。
水生滋润,寒冻酷冽。
火生炎热,燥闷引烦。
土生融和,万物绿化。
此为之五行特性也。
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脾属土,肾属水。
人有五形:喜、怒、悲、忧、恐。
心生喜,肝生怒,脾生忧,肺生悲,肾生恐,依五行循环产生相生相克,制化变化规律与人整体脏腑循环,密切相连矣。
常观病理变化,有寒热、表里、虚实之疾病,其特征如下:
发热脉浮紧、恶寒无汗,乃病显外感风寒表实症。
发热脉浮缓、恶风有汗,乃病显外感风寒表虚症。
寒热往来、口干唇裂、头晕目眩、胸腹闷积,乃病显半表半里之症。
发热不畏冷、无时无刻出汗、口渴便秘,乃病显里实症。日常畏冷自汗称之阳虚。五心烦燥、颧红唇干、盗汗称之阴虚。
故疾病有阳阴之症,须观察日常病理变化而言。五行辨阴阳,阴阳辨五行矣。以上为人体各部门与五行循环有密切相关也。
参考资料:
http://www.jilinfojiao.com/webhopebook/lcbook/bcpj/003.htm
智取生辰纲 (缩写)
北宋末年, 朝纲败坏, 奸臣当道, 民不聊生. 大名府留守梁中书, 为讨好权臣蔡京, 民脂作生辰纲献京. 三都捕快何涛受委任护送生辰纲顺利通过配州, 杨志负责押送. 刘唐饱受贪官迫害, 遂联同晁盖、吴用、阮氏兄弟、白胜等智劫梁中书向京贺寿的生辰纲.志在押运途中, 步步为营, 但终为盖等人所算, 于黄坭岗被迷倒, 尽失生辰纲. 黄坭岗为涛所管辖, 涛被责失职, 惨遭受刺青之刑并被判监, 幸得其属下求情得免入狱. 涛奉命追查, 胜将所分获之生辰纲财物带回家时为涛之弟何清所见, 清告密于其兄. 涛将胜擒获, 在严刑迫供下, 胜供出盖等人. 涛率领雷、朱二人及一众官差往盖家捉拿盖等人. 余众获宋江通报, 乘夜渡江上梁山.
一定要选我的!~
梁中书为了给丈人蔡京庆贺生日,置办了价值十万贯的金珠宝贝,准备派杨志押送去东京。 这消息传出去,一个叫赤发鬼刘唐的好汉动了心。他想,这些东西都是从老百姓头上刮来的,是不义之财,该想个法子夺过来才好。听说郓城县东溪村有个叫托塔天王晁盖的,专爱结识天下好汉,刘唐就去找晁盖商量。晁盖想听听吴用的主意,因为吴用虽是个教书先生,却极有计谋,人称"智多星"。吴用说:"要做成这件事,人多了不行,人少了也不行,得有七八条好汉。" 吴用便去石碣村拉"阮氏三雄"入伙。这三雄便是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三兄弟都在石碣湖里打鱼为生。听说要取生辰纲,三兄弟个个摩拳擦掌,性急的阮小七说:"只要用得着我们,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 阮家三兄弟随吴用来到东溪村,见了晁盖、刘唐,六个人志同道合,越说越投机,正要一起对天发誓,外面又来了一条好汉。这人一付道士打扮,名叫入云龙公孙胜,他也是为了生辰纲的事来找晁盖的。公孙胜已打听到生辰纲将会经过黄泥冈。晁盖说:"我有个朋友叫白日鼠白胜,他就住在黄泥冈附近。"吴用说:"好,我们就在白胜家落脚,并且也让白胜扮一个角色" 再说准备出发的杨志,他也想到路上不安全,就向梁中书建议:"不能大模大样地插着旗子赶着车,应该把礼物装在担子里,让士兵扮成挑夫,我也扮成生意人,这样才不引人注目。"梁中书同意了。杨志便跟着十多付担子动身了。 这时正是大热天,挑担子的士兵们走得汗如雨下,怨天怨地,"唉,蔡太师要是冬天过生日就好了!"那天中午,好容易爬上黄泥冈,士兵全部躺倒在树阴下. 这时有个汉子挑着酒桶唱着歌走上冈来。士兵们口渴极了,就凑了钱要向那汉子买酒喝。杨志吼道:"不许买酒!谁知道这酒里有没有蒙汗药!"那帮贩枣子的客人围过来了,他们买下一桶酒,用自己带来的两个瓢舀着喝着。喝完这桶酒,有个客人在另一桶里又偷偷舀了一瓢,正喝着被那卖酒汉子发现了,这客人赶紧拿着半瓢酒逃开。另一个客人也拿了一个瓢来舀酒,被卖酒汉子夺过瓢,把酒倒回桶里,"哼,你这客人要不要脸?"杨志见两桶酒都被人喝过了,也就不再反对士兵买酒,最后他自己也喝了一点。 那些贩枣子的客人哈哈大笑,指着杨志等人说:"倒也,倒也!"杨志等顿时头重脚轻,软瘫在地上。贩枣子客人从松林里推出他们的独轮小车,把枣子倒掉。杨志他们眼睁睁看着金珠宝贝被装上小车推下冈去,但他们起不来,动不了,叫不出,蒙汗药就是这样厉害。 贩枣子客人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和三阮,卖酒汉子便是白胜。刚才喝完一桶酒后,刘唐又从另一桶里偷酒喝,这是故意做给杨志看的,让他们死心塌地。吴用又来舀酒,那个瓢里便带了蒙汗药,被白胜夺过瓢,把药酒倒回桶里。这就叫"智取生辰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