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与五行八卦,五行八卦怎么运用-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

内容导航:
  • 八卦方位属什么五行
  • 中国为什么会有五行相克,八卦,周易算命这些呢?
  • 关于中国的五行八卦?
  • 什么是五行八卦
  • 中国的五色土是哪五种土? 分布在那儿里
  • 五行(金木水火土)的顺序来源
  • q1:八卦方位属什么五行

    后天八卦五行如下(注,后天八卦用得最多):乾(五行属金)代表西北方;坤(五行属土)代表西南方;震(五行属木)代表东方;巽(五行属木)代表东南方;坎(五行属水)代表北方;离(五行属火)代表南方;艮(五行属土)代表东北方;兑(五行属金)代表西方。

    q2:中国为什么会有五行相克,八卦,周易算命这些呢?

    美津浓(mizuno)

    q3:关于中国的五行八卦?

    参考这里,有图
    http://cache.baidu.com/c?word=����;����;����&url=http://www.9think.com/bbs/showthread.php?t=240&pp=0&b=15&a=0&user=baidu
    内容提要只要画一条表示阴阳度大小的数轴,最小值为-10,最大值为10 。规定五行中土的阴阳度为0,河图数零点的阴阳度为-5,洛书数零点的阴阳度为-10,就可以把五行方位说、河图、洛书、八卦纳入一个逻辑系统。把二维的五个五行方位都分别分出里外“有合”的两个方位,便可画出三维的河图;根椐河图三维方向的相互作用,便可画出八卦卦象;《说卦》记录了八卦之间相互运动、相互转化的洛书逆式、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神也者、洛书顺式、乾坤六子六种规律,其中洛书逆式、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为逆数,神也者、洛书顺式、乾坤六子为顺数。
    关键词: 阴阳度、太虚、洛书变换式、先天八卦变换式
    五行、河图、洛书、八卦都是《易》学的基本概念,是《周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即可独立成学,相互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先民通过这几个逻辑结构,形象地记录了《周易》中的用二维与三维(《易》学语言应为二营与三营)观念划分天地万物时的标准,以及用这个标准划分出的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运动、相互转化的规律。但是,千古以来,这几个概念却都被神化了,很少有学者能领悟到这个标准,并进一步领悟到这几个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掌握这几个概念的真正的基本含义。
    下面,我简要论证一下这个标准,以及这些逻辑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我们试图把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成五类子对象,并进一步研究这五类子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就进入了古老的五行学说,那么,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区别、划分这五类子对象呢?先民通过用金、木、土、水、火这五种常见物质的聚散程度的不同,形象地提示我们,要根据这五类子对象某一共同性质的大小、多少程度的不同,来区别、划分这五类子对象。而河图、洛书则以数字的形式,更直接地向我们揭示:在《易》学中,要根椐我们所要研究的所有对象的阴阳度的不同这一标准,为这些对象分类,如图1(以绝对大小观念的∞为10个单位)

    在图1中,-10至10表示研究对象阴阳度的大小,正数为阳,负数为阴,这个数轴实际上应是一个封闭的曲轴,±10为一点,是相通的,在这里为作图方便,才将其画为直轴。一至十表示河图黑白点的多少,一′至九′表示洛书黑白点的多少。数轴表示总对象,五行、河图数、洛书数、八卦表示子对象,其阴阳度的大小与它们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的阴阳度的大小相同。
    下面,以土为例,先介绍一下我对阴阳度的大小的太极、太虚、太一的三种理解、表达方式。
    太极方式:太,意为多、丰,太极即极太,极多、极丰(《序卦》丰大也,即是明证)。土是由阴阳度的大小表现为数轴上的-2与2之间的各点所表示的大小的所有研究对象组成的,大于0的为阳土,小于0的为阴土。用线段-2—2表示。
    太虚方式:太极的平均大小为太虚,所以太虚的大小就是表示太极的线段的中点所表示的大小。用0表示土的太虚方式。
    太一方式:如果某一研究对象的大小在-2与2之间不断循环往复地变化,那么,这个对象就是土的太一表现方式,用-2. 2表示。
    太极与太虚是有无关系,有中含无,无中生有。太一是运动着的太虚,与太极、太虚之间是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为节省篇幅,本文应用的是太虚表达方式,希望读者能进一步用太极、太一的思想解读本文,这样,不仅能使读者对本文的内容有更新、更深入的理解,对领悟整个易学也大有益处。
    五行方位说是五行学说的重要内容,在五行方位说中,木、火、土、金、水分别表示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如图2。图2是五行的仰观天文图,上南下北、左西右东,数字表示这五个方位的太虚大小。五行方位为二维空间方位。
    使这五个方位分别无重复地与两个河图数相对应,并且使这五个方位的阴阳度的大小等于所对应的两个河图数的阴阳度的大小之和,《系辞.上》把这种关系称为“有合”。

    显然,一.-3与六.7“有合”而为北水.4(-3 7=4),二.-1与七.9“有合”而为南火.8(-1 9=8),三.1与八.-9“有合”而为西金.-8(1-9=-8),四.3与九.-7“有合”而为东木.-4(3-7=-4),五.5与十.-5“有合”而为中土.0(5-5=0)。通过这种“有合”变换,五行所表示的五个方位又分别分出里、外两个方位,令一至五表示里方位,六至十表示外方位,这样,五行所表示的五个方位就变换成了河图数所表示的里北.一.-3、外北.六.7、里南.二.-1、外南.七.9、里西.三.1、外西.八.-9、里东.四.3、外东.九.-7、里中.五.5、外中.十.-5这十个方位,如图3(1)。

    按河图数的多少画点,奇数画白点,偶数画黑点,我们便可由图3(1)画出河图,如图3(2)。河图方位为三维空间方位,可以看出,以往对河图的五行方位的理解是错误的,正好把东方木与西方金给解释反了。河图也是一个仰观天文图,头南脚北、左西右东、面里(天)背外(地)。

    把河图的里外、南北、东西三个三维方向维分别分出阴阳,便可画出三爻的八卦卦形来,分别阴阳的标准就是《系辞》中的“天地之数”中的“天”与“地”。“天地之数”就是河图数,奇数为“天”,偶数为“地”。令奇数“天”为阳(用一表示),偶数“地”为阴(用--表示),根椐图3(1),以里外维的“天”五为阳,“地”十为阴,画第一爻;以南北维的“天”一“天”七为阳“地”二“地”六为阴,画第二爻;以东西维的“天”三“天”九为阳,“地”四“地”八为阴,画第三爻,便可画出坤、艮、 坎 、巽、乾、兑、离、震八个卦形来,分别表示外西北、外东北、外西南、外东南、里西北、里东北、里西南、里东南八个方位,参看图4(上南下北、左西右东、绿里红外)。

    那么,如何求得这八卦的阴阳度呢?
    从图3(1)中可以看出,一与二相连接,可以产生阴阳度为-2的里南北方向维,六与七相连接,可以产生阴阳度为8的外南北方向维,三与四相连接可以产生阴阳度为2的里东西方向维,八与九相连接可以产生阴阳度为-8的外东西方向维。《系辞传》把这种关系称为“相得”,“得”即德,相亲相邻之意。
    如果我们把图3(1)中的五与十也理解成通过“相得”作用而产生的方向维,那么,七′.4与八′.6“相得”为五.5,二′.-6与三′.-4“相得”为十.-5。使图3(1)中的一.-3、二.-1分别与相得为五.5的七′.4、八′.6重合,六.7、七.9分别与“相得”为十.-5的二′.-6、三′.-4重合,图3(1)就变成了图5的形式。这样,我们便可以求得外西北坤三爻的阴阳度之和〔(-6) 7 (-9)=(-8)〕为(-8)相当于洛书数一′的阴阳度;外东北艮三爻的阴阳度之和〔(-6) 7 (-7)=(-6)〕为-6,相当于洛书数二′的阴阳度;外西南坎三爻的阴阳度之和〔(-4) 9 (-9)=(-4)〕为-4,相当于洛书数三′的阴阳度;外东南巽三爻的阴阳度之和〔(-4) 9 (-7)=(-2)〕为-2,相当于洛书数四′的阴阳度;里西北乾三爻的阴阳度之和〔4 (-3) 1=2〕为2,相当于洛书数六′的阴阳度;里东北兑三爻的阴阳度之和〔4 (-3) 3=4〕为4,相当于洛书数七′的阴阳度;里西南离三爻的阴阳度之和〔6 (-1) 1=6〕为6,相当于洛书数八′的阴阳度;里东南震三爻的阴阳度之和〔6 (-1) 3=8〕为8,相不于洛书数九′的阴阳度,参看图4。洛书数一′、二′、三′、四′、六′、七′、八′、九′与八卦一样,都是表示外西北、外东北、外西南、外东南、里西北、里东北、里西南、里东南这八个方位。八卦重点揭示的是组成这八个方位的三个方向维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洛书数重点揭示的是通过这种作用而产生的这八个方位的阴阳度大小。在《周易》中,这八个方位之间相互运动、相互转化,并且在其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使这八个方位由仰观天文的三维空间的八个立体方位变换成图6所示的俯察地理的二维空间的八个平面方位,其运动转化的规律主要记录在《说卦传》中。

    假设有一质点不断地在图4所示的八卦(八个洛书数)之间运动,运动到哪一卦,这个质点的阴阳度就等于哪一卦的阴阳度。为便于观察,我们现在俯视图4,首先,我们假设这一质点自艮.二′开始,向上作逆时针里旋运动。自外东北艮.二′经过里东北兑.七′、里西北乾.六′、外西北坤.一′、向上旋至外东南巽.四′的位置,然后,这个质点受到洛书数五′的作用(在这里,五′的方位在中方,作用效果是越过两卦也就是两个方位的位置),越过外东南巽.四′、里东南震.九′的位置,继续顺时针上旋,经里西南离.八′、外西南坎.三′、外东南巽.四′,最后旋至里东南震.九′的位置,从而完成这一质点在这八卦之间的旋转运动。令这一质点做上述旋转运动的轨迹及其阴阳度变化的顺序相当于我们俯察地理时一质点自西南方位开始沿图6所示的八个方位顺时针旋转一周的轨迹及其阴阳度变化的顺序,图四所示的八卦就由三维空间的八个立体方位变换成图7(1)所示的二维空间的八个平面方位。

    按照洛书数的多少画点,奇数画白点,偶数画黑点,我们便可由图7(1)画出洛书图7(2)。我们可以把这种通过想象一质点旋转而使表示三维空间的八卦变换成二维空间的八卦的过程称为洛书变换式。根椐《说卦传》所下的“数往者顺,知来者逆”的定义,对于方位观察者来说,在图6中逆时针旋转代表“数往者”——过去之事(方位),可称为洛书顺变换式;顺时针旋转代表“知来者”——未来之事(方位),可称为洛书逆变换式。上述使我们最后画出洛书图7(2)的旋转变换就是洛书逆变换式。
    假如原来那个头南脚北左西右东面里(天)背外(地)观察河图方位的方位观察者现在头地脚天左南右北面东背西地倒立起来,观察外西北坤.一′、外东北艮.二′、外西南坎.三′、外东南巽.四′、里西北乾.六′、里东北兑.七′、里西南离.八′、里东南震.九′这八个方位,并且这名方位观察者仍然按照目前自己的姿势自我规定头南脚北、左西右东面里背外的方向,这名方位观察者将会以另一阴阳度标准画出另外一套八卦巽1、震1、坎1、离1、艮1、兑1、坤1、乾1,得出另外一套阴阳度标准的八个洛书数四1、九1、三1、八1、二1、七1、一1、六1与这八个方位一一对应,见图8(1)。当这名观察者以艮1.二1、兑1.七1、乾1.六1、坤1.一1、离1.八1、坎1.三1、巽1.四1、震1.九1为顺序,按上述洛书 逆变换式仿图7(1)画洛书方位图时〔见图8(2)〕,实际上也就是画出了与其一一对应的八卦乾、兑、震、离、巽、坎、坤、艮在这一洛书逆变换式中所形成的方位转化顺序 〔见图8(3)〕,也就是《说卦传》中“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这段文字所隐含的八卦之间相互运动、相互转化的顺序。也就是说,上段文字记录的是洛书的变化顺序,其中四阳卦按照天、泽、雷、火的顺序旋转,然后受到洛书数五′的作用,越过地、山两卦,四阴卦直接从风开始,按照风、水、地、山的顺序旋转。

    在《周易》中,八卦的基本变换方式除上述洛书变换式外,还有一种先天八卦变换式,先天八卦变换式按照洛书数的大小为顺序,从小数向大数运动为先天八卦顺变换式,从大数向小 数运动为先天八卦逆变换式。图9为先天八卦图,质点自东北震.九′开始顺时针旋转,经离.八′、兑.七′、乾.六′,然后质点受到洛书数五′的作用(五′为中方,作用效果为越过两卦),继续经巽.四′、坎.三′、艮.二′至坤.一′,洛书数自最大数九′逐渐减少到最小数一′,为逆数洛书数,也就是说卦传中“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恒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这两段文字所隐含的八卦相互运动、相互转化的顺序。

    从图4中可以领悟到,先天八卦逆变换式为一质点在图4中的八卦之间作

    q4:什么是五行八卦

    五行八卦分为阴阳五行和八卦理论。
    阴阳学说含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相反成的矛盾的两方面,分别可以归纳为阴和阳。比如: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叶之正面为阳,叶之背面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太阳为阳,而月亮又称作太阴。阴和阳是互相转化、生生不息的,表现这个规律的形象图形就是太极图。太极图中,当阳最盛的时候,阴已悄悄出现;当最阴的时候,阳已悄悄出现。盛极而衰,否极泰来,这个哲理还是很深刻的。
    五行学说是古人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他们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比如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声:角、徽、宫、商、羽;五味:酸、苦、甜、辛、咸;五脏:肝、心、脾、肺、肾;五情:喜、乐、欲、怒、哀;五常:仁、礼、信、义、智等等,每种事情的五项内容都分别显示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顺序。五行有生成、相生、相克的顺序。生成的木、火、土、金、水;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顺序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这就是所谓的万物相生相克。阴阳和五行学说相结合,成为古人解释各种自然和人生现象的一种理论。占卜和命相学是预测未来的一种活动。古代生产力低下,对个人命运就更难把握,也就更想知道。命相学就利用了阴阳五行学说,来说明一个人的命运。所谓生辰八字,就是用天干、地支表示出生的年、月、日、时。先秦时期,人们只用天干地支来记日,但是后来,年月日时都可以用天干地支来记了。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酋、戊、亥。二者顺序配合可以产生六十个单位,叫六十甲子。那出生的年、月、日、时分别用天干、地支配合来表示,正好有八个字,因此叫生辰八字,相者又叫它是人的四柱。生辰八字里也有五行。在十天干中,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十二地支中,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酋属金,亥、子属水,辰、戊、丑、未属土。这样以来,根据生辰八字,就可以推算出你命里缺什么。古人认为必须五行俱全,命运才会兴旺。这就是所谓的占卜。
    八卦之学说为古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说‘太极’是阴阳未分,天地浑沌时期。‘两仪’就是天和地,如‘八卦’土中的阴阳鱼,白色的为阳,黑色的为阴,古人将阴阳鱼比作太阳、月亮、地球,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地球为阴,阴阳相互环抱,表示阴阳交合,古人以四象来象征四方,象征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四象生八卦,实际上是阴阳相重,阴阳相合而成。八卦分为“天体运行八卦图”和“人体运行八卦图”。人体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和复杂功能的系统,至今依然无法确定人体的内涵和界面。‘人体八卦’其意就是反映人体的八卦体象和八卦在人体诊断中的应用,这里最为重要的是天人合一的人天观问题。人体不但普遍存在着太极阴阳全息,而且普遍存在着‘八卦’全息。人体是一个把‘八卦’,各部又都充满着小‘八卦’全息,,无论眼、脐、耳、手、足、腹、舌、脉等都存在着‘八卦’全息,并且都可以‘八卦’定方位。通过‘八卦’体现了人体的相关性和整体性。人体又是一个大太极,而各部位又都存在着小太极,大脑及五脏都存在着太极两仪,人体是一个大阴阳合物体,而其它各部又都是小阴阳合抱体。“人体运行八卦图”反映了人与天地宇宙所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人离不开宇宙所赋予的自然环境,而宇宙间的运动变化又折射在人体身上,宇宙与人体在各自运动过程中具有相互感应的效应,通过八卦反映了天人一理,医易相通的原理。全图工二十层内容,将天体运行的规律与人体七经八脉,经络穴位及饮食健康的运行变化联系起来,形成天人合一的体系。此图显示了十二经络的兴奋时间及自然物象,对指导养身,疾病治疗,康复锻炼,对时间医学,易医学,顶测医学的研究具有实用价值。

    q5:中国的五色土是哪五种土? 分布在那儿里

    宅男

    q6:五行(金木水火土)的顺序来源

    五行出自易经,下面摘抄一段,出自赵知易的《八字真鉴》,说的挺好的。
    “《易经》最早有卦,“卦者”圭也,圭即是圭表,是《易经》阴阳学说诞生的基本工具。古人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为了观察太阳对地球的阳光折射影响。将圭表也就是一根长干立好,圭表在太阳的照射下出现阴影,发现阴影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圭表的阴影往复循环,也就是阴阳消长。这样将阴影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阴影最短的一天定为夏至。阴影在这个往复循环中,冬至到夏至阴消阳长故为阳生,夏至到冬至阴长阳消故为阴生。在这里混沌的太极已经化为两仪,也就是阴阳二仪。再把阴阳循环的中间交汇点定为春分、秋分,这就形成四象,即是春夏秋冬(寒暖燥湿)。四象的形成也就出现了五行――金、木、水、火、土,所谓五行者,并不是五种物质。易曰“五行者,天地之气流通于四时,循环不停也,故为之行“。春湿为木,夏暖为火,秋燥为金,冬寒为水,土为阴阳平衡之气寄于四隅,四象即是四季,对应寒暖燥湿之气与五行同步。两仪对应四象、五行,木火为阳,金水为阴。这些是我们八字预测的根源,我们既然知道太极――两仪(阴阳)――四象――五行,是事物的起源,那么预测的主元素干支,又是以五行为太极划分出来的阴阳的表现,我们对阴阳、五行、干支就不能不深一步进行探讨。。。。。。。”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一篇:下一篇:八字奶怎么治
    • 评论列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