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楼上的一群复制党,我就蛋疼,我给你简单的讲讲。1.易经有阴阳爻(yao)一为阳,用数九来表示;--为阴,用数六来表示。而六十四卦中,每一卦有六爻,,从下到上,分别是初爻,二爻,三,四,五,六(也作上,尚)。2.再用位置跟阴阳数结合就得到了所谓的初九,九二,九三等等。这里要注意初爻跟六爻(上爻)一般就会写成初九或者初六,上(尚)九或者上六。3.这里还有个用爻的概念,就是哪个爻位有用,哪个爻位变动,这一爻就要对应它的卦辞来看,比如初爻是用爻,你就要看初位,如果是乾卦,你就看乾卦之中初九的卦辞。如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再帮你斟酌哦
《周易》古经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画都有六行,每一行叫一爻。每一爻没有名称说起来也很不便。所以大概到了汉朝人编《易传》时,就根据每一爻的位置、性质,安上个‘初九’、‘六四’之类的称呼
依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凡阳爻,其爻题各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尚九”;凡阴爻,其爻题则各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尚六”。例如,《丰》之诸爻自下而上依次是阳、阴、阳、阳、阴、阴,帛《易》中,该卦诸爻的爻题即各为“初九”、“六二”、“九三”、“九四”、“六五”、“尚六”。
阳爻就是一长横,代表阳。在爻辞里说成“九”,因为我国古人认为奇数代表“阳”。 阴爻就是两短横,代表阴。在爻辞里说成“六”,因为偶数代表“阴”。 所谓的“八卦”是指每卦由三爻经不同组合而成。以此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每卦又象征多种事物。而把八卦中的每卦两两组合,就组成了《周易》中的“六十四卦”,每卦六爻。 所以,一卦(六爻)自下而上, 凡阳爻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阴爻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容易理解点就是:卦从下往上数,第一道就是初,若是阳爻,就是初九,是阴爻,就是初六。第二道是二,若是阳爻,就是九二,若 是阴爻,就是六二,依此类推。最上面一道叫做上,是阴爻,就是上六,是阳爻,就是上九。
九为阳,六为阴
“初九,九二,初六,六二”要与卦象相联系
结合“乾卦”卦象,初九潜龙勿用是指龙(阳)初生应该潜伏深渊,潜藏养晦,厚积实力,待时而出,不可轻易动用,是说事物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九二见龙在田,也是发展的一个阶段,指龙在实力尚未达到顶峰之前,可以依附于强者
真正在天上的是九五“飞龙在天”,所以有九五至尊之说
而到了顶端上九“亢龙有悔”事物就发展过了头即将转势了。
去看祖行的图解易经
九是阳卦(就是你看到的八卦图里长线),六是阴卦(八卦里两个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