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周公馆是谁的故居,周公馆要门票吗-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

内容导航:
  • 上海市有哪些名人故居?又有哪些故事。
  • 上海有哪些可以参观的名人故居?
  • 上海的名人故居有哪些.doc
  • 为什么称"周公馆"为"周公馆'?
  • 雷雨的故事简介
  • 求雷雨故事概述 ,作者其人
  • q1:上海市有哪些名人故居?又有哪些故事。


    1、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上海香山路7号,占地面积2500余平方米,展示面积1100平方米,主要有孙中山故居和孙中山文物馆两个展示场所组成。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唯一共同的住所,是一幢欧洲乡村式小洋房,由当时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中山的。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于1918年入住于此,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宋庆龄移居香港、重庆,1945年底,宋庆龄回到上海将此寓所移赠给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
    2、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上海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长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1949年春宋庆龄入居此处,在此迎来了上海的解放。1949年8月,宋庆龄就是在这里欣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北上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制定建国大政方针,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建国以后,她经常在此寓所会晤和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积极促进中外交往,维护国际正义。1981年宋庆龄在北京去世后,这里作为她在上海的故居供人瞻仰。2001年6月25日,上海宋庆龄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上海张闻天故居
    张闻天故居,始建于1892年,是一座具有江南农村特色的一正两厢房砖木结构的民宅,坐北朝南,建筑面积共495平方米,占地面积686平方米。2002年6月25日,国务院确定张闻天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月,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闻天故居是一座具有江南农村特色的一正两厢房砖木结构的普通民宅,坐北向南,有正屋5间、两侧厢房各2间,在西厢房外侧另有用房4间,共13间。中间是砖铺天井,前面有木结构门亭。建筑面积共488平方米,占地面积686平方米。
    4、张充仁纪念馆
    张充仁纪念馆建在上海闵行区蒲汇塘桥堍,馆舍面积600平方米,粉墙黛瓦,飞檐雕棂,为一明清风格江南庭院。这位雕塑艺术大师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现在故乡建造了这座纪念馆,以彪炳他的艺术成就。纪念馆设置《艺坛起步》《东方英才》《画室生涯》《雕塑春秋》《晚霞绚烂》和《德艺留馨》6个部分,以大量图片、报刊、信件、实物、艺术作品反映了张充仁的艺术人生。馆内展示收藏着张充仁先生的雕塑、绘画、实物和相关书报、照片等珍贵资料600多件,分别设置了序厅、《饮誉欧洲》、《画室春秋》、《雕塑泰斗》四大展区。
    5、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
    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位于上海静安区茂名北路120弄5、7、9号(原慕尔鸣路甲秀里317、318、319号),是毛泽东1924年第十次来到上海工作时所居住的地方,也是他在上海居住时间较长并和杨开慧一起开展革命工作的住所,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价值。建成于1915年的甲秀里是典型的砖木结构老式石库门住宅,毛泽东一家当时居住在7号一楼,二楼居住着蔡和森与向警予。2022年,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开始了两年的闭馆修缮,力求“修旧如旧”,再现甲秀里原有风貌。
    6、周恩来故居
    在幽静的上海思南路上,沿马路东侧的73号(原马思南路107号),是一幢西式小楼房,为三层花园别墅,这就是当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亦称周公馆。这幢小洋房,原为法国在华商人所有,是一幢三楼一底的楼房,进门就能看见藤萝花架,看上去幽静宜人。在绿茵茵的草坪中央,栽有一棵枝叶茂盛的大塔松,每当夏秋季节,周恩来总喜欢在晚饭后踱步到塔松下,坐在藤椅上与工作人员亲切交谈,研究布置工作。
    7、张爱玲故居
    张爱玲故居位于上海市,始建于1933年。上海,常德路195号,常德公寓,无疑是一幢非常女性化的大楼——肉粉的墙面夹杂咖啡色的线条,多半是时间的关系,这幢大楼看上去有些暗暗的色调,仿佛沾染了灰的,旧日里女人用过的胭脂扣。楼前一排梧桐,倒是依旧生气勃勃的模样。始建于1933年,建成1936年,出资建造者为意大利籍律师兼房地产商人拉乌尔斐斯。公寓所在的常德路,原名赫德路。
    8、巴金故居
    上海巴金故居是一座优秀历史建筑,位于上海武康路113号,是巴金先生在上海的住宅,也是千万读者心目中的文学圣地。1955年9月,巴金迁居武康路寓所。这是他在上海定居住得较长久的地方。在这里,他写成了被海内外思想界、知识界、和文学界公认为“说真话的大书”《随想录》以及《团圆》、《创作回忆录》、《往事与随想》等散文、小说和译作。
    9、鲁迅故居
    在(原施高塔路130号),即大陆新村9号,是鲁迅在上海最后的寓所。大陆新村是一群红砖红瓦砖木结构的三层新式里弄房屋,由大陆银行上海信托部投资,于民国20年(1931年)落成。鲁迅故居是大陆新村132弄的最后第二幢。鲁迅在民国22年4月11日以内山书店职员的名义迁入,民国25年10月19日在这里逝世。鲁迅逝世后,许广平搬出,故居主人几经变化。1950年1月恢复开放。

    q2:上海有哪些可以参观的名人故居?

    是现代人的杂物,

    q3:上海的名人故居有哪些.doc

    当您驻足南京路,欣赏外滩和黄浦美景,流连于衡山路的小店时,是否曾想过,在当年的十里洋场老上海,孙中山曾挥斥方遒主历史浮沉,张爱玲也曾倚窗听风看落叶飘零,鲁迅先生的《且介亭》又何以此为名? 蒋介石,孙中山,宋庆龄,鲁迅,陈毅,张爱玲,这些曾改写过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名字,当他们的故居完全呈现在您的眼前,您会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摩登城市不是虚无而苍白的,它与您心中的老北京一样,有深厚的文化沉淀,也有其独特的历史魅力。 上海名人故居多以文人居多,而文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的作品与行事风格可以代表一个历史时期的鲜明特色,或忧伤,或壮烈,或辉煌。来吧,跟着我们一起探访上海名人故居,让上海耐人寻味的历史在您的眼前慢慢铺陈开来…… 孙中山故居(香山路7 号) 上海孙中山故居位于香山路 7 号,为一幢两层楼欧洲乡村式小洋房,孙中山先生和夫人宋庆龄于1918 年至1924 年在此居住。其间,孙中山先生在此开展了大量 革命活动,完成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会见过中国共产党和苏俄代表,并着手改组国民党,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1925 年孙中山 先生逝世后,夫人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至1937 年。现故居内的陈设绝大多数是原物原件,并按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原样布置。1961 年3 月4 日故居被国务 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 年1 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是孙中山生前最后居住的寓所,亦是孙中山的思想 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见证,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发起和酝酿之处。瞻仰故居,眼前的这一切,让人回想起孙中山先生为追求民主理想、反帝反封建而叱咤风云的一生,让人无限感叹与崇敬。 宋庆龄故居(淮海中路1843 号) 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 号为一幢白色的西式小洋楼,周围是花园和草坪,气氛优雅脱俗,楼内陈设有宋庆龄生前使用过的物品, 楼下车库内停放着当年斯大林赠送的苏联轿车。这里曾是一位希腊船主建造的私人寓所,作为敌伪产业由国民党政府没收归中央信托局管理,后根据蒋介石手谕,中央信托局"将此屋拨给宋庆龄使用"。宋庆龄于1948 年冬迁居于此。60 年代,宋庆龄因工作需要住在北京。1979 年 12 月到 1980 年 2 月,宋庆龄在这里过完春节后回到北京,这 是她最后一次回上海。宋庆龄于1981 年5 月29 日在北京病逝,享年 88 岁。宋庆龄故居底层是过厅、客厅、餐厅和藏书室。过厅中陈列着林伯渠同志赠送给宋 庆龄的“百鸟朝凤”石刻摆件,和外国友人赠送的风景油画。客厅不大,北墙正中悬挂着孙中山的遗像,南墙上一幅 1961 年毛泽东前来看望她时同她亲切握手的 留影。在这间客厅里,宋庆龄曾接待过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国国家领导人和众多外国元首。顺着狭窄的木质楼梯走上二楼,进入卧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套罕见的藕荷色藤木家具,这是孙中山、宋庆龄婚后返抵上海,宋耀如夫妇补赠给女儿的嫁妆,以表示长辈对这段婚姻的认可,宋庆龄生前对此格外珍惜。卧室里还可见到孙宋伉俪使用过的古董座钟,钟的时刻指向八点十八分,为宋女士逝世的时间。宋庆龄将二楼的盥洗室直接改为打字间,室内既有打字机,又保留了浴缸等盥洗设施,显示出主人的别出心裁,颇具“后现代气息”,可见宋庆龄的独特个性。 毛泽东故居(茂名北路120 弄5-9 号) 毛泽东故居位于茂名北路120 弄5-9 号,是一幢老式的两层楼砖木结构的石库门房屋。1924 年 2 月中旬,毛泽东在担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执行委员、组织部秘书等职务期间,曾在此居住,现被列入上海市的文物保护单位。房子是毛泽东的朋友--蔡和森与向警予提供的。毛泽东、杨开慧、小孩、毛老夫人毛泽东一家住在一楼,而蔡和森向警予一家住在二楼。一楼,一间是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的房间,里面有他们平时生活的腊像,毛在写字台前奋笔疾书,杨开慧则在床边陪着孩子们,其乐融融,另一间是毛泽东母亲在杨开慧生小孩期间就近照顾时居住的房间,里面摆放着婴儿床,这种场景几乎在很多家庭中都可见到,平凡中见真实,不禁让我们想到毛主席平凡又伟大的一生。 鲁迅故居(大陆新村9 号) 位于大陆新村 9 号的鲁迅故居是一栋红砖红瓦的三层建筑,外形具有他故乡绍兴民间住宅的风格。1933 年4 月 ~ 1936 年10 月19 日鲁迅先生居住于此。 1936 年10 月19 日凌晨,鲁迅在这里与世长辞。鲁迅故居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人物纪念馆,馆名由周恩来总理亲题。 在这里,鲁迅从事了大量创作,翻译、编辑工作、还组织了“中国自 由运动大同盟”和“左联”活动,现屋内陈列着主人生前用过的珍贵物品和写作用具。 鲁迅故居按照鲁迅生前居住时的情形复原;屋前有小花圃,种植桃树、紫荆、石榴等花木。底层前间是客厅,中间1 张西餐桌、5 把椅子。沿西墙放有书橱和瞿秋白留赠的书桌。南窗下是夫人许广平的缝纫机。靠东墙是儿子海婴的玩具橱和小桌椅。后间是餐室,正中1 张方桌,围着4 把椅子,西北墙角1 只双层餐具橱,东墙放着西式衣帽架。 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斋。东面是张铁床,沿西墙放着大衣柜、茶几、两把藤椅和1 只镜台,镜台上陈设着外国版画。1 幅海婴出生后16 日 油画像挂在靠北墙的五斗橱的上端。南窗糊着彩色玻璃纸,窗下是书桌,桌上放着文具、烟具和花具。窗边壁上的日历维持着原状:民国25 年10 月19 日,镜台上的闹钟指针停在凌晨5 时25 分,显示着鲁迅逝世的日期和时间。后间是贮藏室,有1 只瞿秋白留下的红色破皮板箱,两边的木箱盛放着鲁迅举办版画展览时的镜 框,1 只多层用品橱,内有鲁迅的修书工具、药品和医疗器皿等各种什物。 三楼前间有阳台,是海婴与褓姆的卧室,除一张大床外,室内陈设简单。后间是客房、放着简单的卧具、桌椅和书橱,在这里鲁迅掩护过瞿秋白、冯雪峰等共产党人。鲁迅故居内的家具,绝大部分是原物,鲁迅逝世后,许广平迁居淮海中路淮海坊 时曾带走。1950 年恢复鲁迅故居时由许广平捐赠。 蒋介石故居(东平路9 路) 1927 年 12 月 1 日,蒋介石兴宋美龄在上海结婚。蒋介石与宋美龄的世俗婚礼在大华饭店举行,婚后他们住在亚尔培路(陕西南路)向朋友借的房子里。一个国家元首没有自己独立的住宅,这是十分危险的,于是由国民政府出资购进了今东平路一带的全部洋房,其中宋子文终于在今东平路9 路买下一座较大的花园洋房,作为宋美龄的陪嫁之物。这座英式花园别墅,现为音乐学院附中。1927 年蒋介石在南京执政,经常来上海,这是蒋介石的行宫,提名为爱庐。 张爱玲故居(常德路195 号) 常德路 195 号,一座过去叫做"爱丁顿"现在叫"常德公寓"的意大利式的建筑,已经斑驳,但依旧鹤立鸡群。不远就是闻名上海滩的避风塘风情街和爱玲笔下的电 车场(现也正在被拆掉)。轻轻走近,鼻子就触到老房子特有的霉味儿,这一团混沌不清的气息,仿佛还在如泣如诉地回忆着那段令 人心碎的往事。 爱丁顿公寓是张爱玲和姑姑住得最长久的公寓,一九三九年在五十一室,一九四二年以后在六十五室。张爱玲在此完成了小说《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 --第二炉香》、《金锁记》、《封锁》、《心经》、《花凋》。此期间还发生的另一段重要的故事,就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相爱到秘密结婚。 北墙上还留着 昔日爱丁顿公寓考究的木质旧信箱,最下面一格 51 号信件箱,放着一份晚报。 51 号,张爱玲的信箱。走上六楼,左手便是张爱玲家的大门。墙上的涂料和门上的油漆虽已剥落,但不掩昔日的豪华。大她 15 岁的胡兰成第一次拜见张爱玲,按响了这个门铃后,吃了闭门羹。张爱玲通常不见生人,他只好从门缝下塞进了一张 纸条。当时的出版社、杂志社、电影制片人也常揿响这门铃,以求得爱玲那些炙手可热的文字。下面,是万丈红尘都做市声,川流不息;上面,是她的看月亮的阳台和听电车回家的窗子。“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张学良公馆(皋兰路一号的花园洋房) 九· 一八事变前后,张学良是个风云人物,但却扮演了悲剧的角色。1933 年以后他曾三次来上海,有三处寓所。第一次是1933 年3 月,他通电全国下野并准备出 洋考察,随后从北平来沪,宋子文为他安排住在福煦路(今延安中路)181 号。就是在这里,他戒去了毒瘾。一个月后,他去了欧洲。第二次是1934 年回国, 到沪后先暂住在莫利爱路 (今香山路)2 号洋房里,他的侍卫副官长谭海物色了高乃依路 (今皋兰路)一号的花园洋房,租了下来。赵一荻 (赵四小姐)也从北平南下住此相伴。不久,张学良出任武昌行营主任,离开上海,而赵四小姐却常来此小住,因此这一处被人称为“张学良公馆”。 这是一幢三层的花园洋房,毗邻复兴公园,乳白色的外墙,进门处为凸出的二层楼,楼下为过道,西面长方形,楼下南有走廊,第二层有阳台。主楼面积约800 平方米,楼下有大厅,是当年宴客之所,会客室在二楼,张学良、赵一荻的卧室在三楼,是西班牙式的套房,房内放着一张西班牙式的大床,是按原样仿制的。房外有 20 平方米的平台。楼前有一 座大花园,面积约1000 平方米,现名荻苑。园中栽种香樟、雪松、紫藤、玉兰、金桂、银桂,草坪是马尼拉式的,还有可坐几个人的秋千架等。 孔祥熙公馆(多伦路250 号) 建造于1924 年的多伦路250 号是“孔公馆”是被称为旧中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与宋蔼玲的寓所,孔家财大气粗,这座建筑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券柱形式与阿拉伯纹案雕刻,彩色贴面组合的单元式构图成为它最显著 的特征。 “该住宅现有市民居住,谢绝入内参观。”在精美的墙面上,两行文字说明这里现在已经是民宅。 即便不能入内,这里也是值得一游的——如果您已经参观了孙中山与蒋介石旧居。毕竟宋家三姊妹可说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姊妹花”,在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 时代,她们选择的对象使她们的命运与时代相沉浮,甚至可以说改写过中国的历史,游历他们当年生活的地方,不禁会对中国政治历史与文化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慨叹! 徐志摩故居(延安中路913 弄) 静安区流淌着老上海的万种风情,居住环境优美、幽静高雅,高楼林立,商厦栉比,宾馆云集,交通便捷,科教繁荣,浓郁的人文气息吸引了不少文人、名人驻足于此。徐志摩故居就在延安中路913 弄。原址已拆迁,目前在这一弄堂口挂牌。原址是一幢三层楼的新式里弄,是上海滩老式石库门洋房。1929 年3 月29 日, 泰戈尔再次来到上海,曾住在那里。 楼下当中为客堂间,陈设简单,只作穿堂。新房设在二楼厢房前间。后小间作陆小曼的吸烟室。三楼是志摩的书斋。徐志摩和陆小曼两人正是在此诞生了鼎鼎大名的《爱眉小札》、《媚轩琐记》和《小曼日记》等篇。 1931 年10 月底,志摩乘飞机失事,年仅36 岁。 巴金故居(武康路113 号) 武康路 113 号,是巴金先生在上海的住宅,也是千万读者心目中的文学圣地。1955 年 5 月,巴金迁居武康路寓所。这是他在上海定居住得最长久的地方。在这幢 花园洋房里,交织着巴金后半生的悲欢。在这里,他写成了被海内外思想界、知识界、和文学界公认为“说真话的大书”:《创作回忆录》、《往事与随想》、《长夜》、《一双美丽的眼睛》等译作及小说。许多巴金研究者、巴金的热心读者都关注着这幢“独立式花园洋房”,认为这里的一切都应该好好保存,让人们永远记住,一位文坛巨匠曾在这里长期生活过。巴金一生中最后的日子在上海华东医院度过。 梅兰芳故居(思南路87 号) 梅兰芳故居位于马斯南路 121 号(今思南路 87 号), 1932 年梅兰芳从北京迁居上海后就住在这里,一直住到1938 年,1942 年从香港回来后继续在此居 住,直到抗战胜利后回到北京。这里是一栋四层西班牙式花园洋房,被称为“梅华诗屋”。在思南路居住期间,梅兰芳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戏,来激励国人的抗日热情。抗日战争爆发后,梅兰芳罢歌罢舞,息影舞台。太平洋战争爆发,他从此杜门谢客,深居简出,多次想尽办法拒绝日本当局和日伪政府的邀请。 马歇尔公馆(太原路160 号) 读过世界历史的人,一定知道“马歇尔计划”;读过中国历史的人,一定知道马歇尔那段来华。1945 年 12 月 20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陆总参谋长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来中国,以“调解国共军事冲突”为名帮助蒋介石加紧部署内战,住在上海台拉斯脱路(今太原路160 号)的一幢法国独立花园式住宅。即现在的马歇尔公馆。别墅的建筑极其优美,由一幢主楼和四幢副楼组成,柔和的土黄和灰粉色,陡坡的四坡屋顶上铺着青瓦,屋面靠檐口处有五扇拿破仑头盔似的天窗,屋檐下连续排列着白色的木托架,底层宽敞的门廊用三根古希腊风格的陶立克柱支撑,门廊上方是露天大阳台,极具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浪漫。单看建筑本身,极具古典浪漫的美感,又因为它涉及了太多的政治风云,凭添了几分神秘及感伤。直到今天人们还说这优雅的别墅如同马歇将军的优雅气质,使人难忘。 总董官邸(汾阳路79 号) 汾阳路79 号住宅,原是法租界公董局总董(法租界内最高权力者)官邸,建于 1905 年,因为绿色草坪上坐落的白色宫殿造型颇像美国华盛顿的白宫,因此人们称 之“小白宫”。整个建筑非常强调外形的水平线条,有雪白的墙身,宽阔的半圆形露台两侧是流线般的合抱式楼梯,一楼有券门,两边是爱奥尼式双柱,门窗及天花 板都有石雕装饰,整体设计严谨而艺术,端庄又不失华丽,代表法国人的权势,也代表着他们的艺术与浪漫。解放初期,陈毅市长曾住过这里,现在是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博物馆的所在地。 阮玲玉故居(新闸路 1124 弄9 号——沁园) 上世纪30 年代著名影星阮玲玉,留下“人言可畏”的绝笔,含恨服毒身亡。阮玲玉的名字载入中国电影百年史册,这个悲剧人物居住、自杀所在地,位于新闸路 1124 弄9 号——沁园,一路行过来,风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白兰花的香味,让人随景生情,一下子回到那蜡黄蜡黄的岁月,遥远而沧桑。老洋房门前光影迷离, 暗红色的墙面、油漆斑驳的门窗,让人想到阮玲玉之死——为了保护了自己心爱的男人,同时也成全了自己完善的人生不受玷污。为些,鲁迅先生特意献上了一篇悼 词《论人言可畏》。 这幢西班牙式洋房曾是上海滩最高档的住宅之一,解放后,成为民宅,但也只有3 家住户。至于能否入内参观,就要看您的运气咯^_^ 周璇旧居(华山路枕流公寓六楼) “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哎呀哎呀……”周璇的旧居位于海格路(今华山路)枕流公寓六楼。枕流公寓是一幢七层的八字 型英式建筑。公寓大门朝北,与南门贯通,中间为门厅,内有电梯、信箱、服务台等。在20 世纪30 年代,枕流公寓是上海滩超一流的公寓.有”海上名楼”之 称。 周璇住的是六楼的一套150 平方米的居室,装修考究而华丽,钢窗、檀木地板均为西班牙式的。据一位在公寓里住了 50 多年的老人说,枕流公寓的英文名为 brookside apartments。brook,即水流动的小河、小溪,brookslde apartment 可直译作“河边公寓”或”溪边公寓”,这座公寓曾住过许多知名人士,而周璇则是最早迁入的,且一住就住了 25 年。沐浴在夕阳余辉中的枕流公寓。就像是一首被记忆突然渲染起的岁月之歌,灰色的墙面、嫩绿色的植物,如同一道道生命的痕迹。即便没有感受,没有追忆,但只要有电影,那么属于上海滩老明星们的那份记忆往事,就永远不会老。 黄炎培故居 丰子恺故居 蔡元培故居 郭沫若寓所 丁香花园---李鸿章寓所 张闻天故居 瞿秋白故居 陈云故居 刘海粟故居 王一亭故居 周公馆 龙华烈士陵园:龙华路2887 号 上海宋庆龄陵园:宋园路21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于1981 年5 月29 日在北京逝世,其骨灰葬在上海她的父母墓地的东侧,1984 年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整个园区有甬道纪念碑,纪念广场,宋庆龄雕像,墓地,陈列室等部分组成。甬道纪念碑上有邓小平题写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宋庆龄同志永垂不朽”30 个大字。这里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宁区名人故居简介:由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整理的名人故居栏目,将与您一起探访名人的足迹。 傅雷旧居位于江苏路 284 弄(安定坊)5 号。安定坊 1936 年前后建成,系假三层西班牙式花园住宅,共5 幢18 个单元,为联体式分组建筑,每户均有花园。 史良旧居武定西路 1359 号,是一幢砖木结构三层欧式花园住宅,与西侧住宅相连,为联体的对称形式建筑,南立面有外廊,上挑出阳台(现改建)。入口开在山墙外。水泥粉刷外墙,红瓦坡顶屋面。抗战胜利后,史良在此居住。 贺绿汀旧居位于泰安路 76 弄(亦村)4 号,为成片小型独立花园住宅之一。亦村建筑结构精巧坚固,煤卫设备齐全,周围环境幽静。 周谷城旧居位于泰安路 115 弄 6 号。泰安路 115 弄花园住宅系德国外侨于 1912 至 1936 年建造的英国古典式和西班牙式假三层住宅。由黄迈士设计,共 3 排 8 幢,立面部分木架构外露,凸窗,挑出小阳台。周谷城旧居为西班牙式。 沈钧儒旧居位于愚园新村的弄堂西侧第一排,建筑为假四层联列式砖木结构住宅,坡顶平瓦屋面,清水墙,青红砖相间。

    q4:为什么称"周公馆"为"周公馆'?

    因为他是周恩来的旧住所啊!
    周公馆位于思南路73号,是一座具有法国建筑风格的花园洋房。红漆大门上写有"周公馆"和"周恩来将军寓所"字样。1946至1947年间曾是中国共产党驻上海代表处。周恩来在这里举行过多次重要的记者招待会,会见过许多著名爱国人士。馆内陈列着周恩来同志的墨迹及珍贵纪念物。1979年正式辟为纪念馆。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q5:雷雨的故事简介

    周朴园,虽曾留学德国,又是一个现代厂矿的,但他的性格冷酷、自私,虚伪,在家庭里,却像一个黑暗王国的统治者。故事就围绕他而发生。30年前,他的家庭为了给他娶一个名门闺秀,硬是把他所爱的,并为他生了两个儿子的女佣侍萍逼走了。他以为她投河自尽。但是,她却为人所救,嫁给一个下层的佣人鲁贵。岂料,30年后,鲁贵不但在周家当差,而且,他们的女儿四凤又像她的母亲当初一样,来到周家作佣人。她同周家的大少爷周萍(周朴园和侍萍所生)相爱,并已有孕在身。但他们的爱情却带着内心的隐痛,因为周家年轻的太太繁漪,不肯放弃曾与她私通的周萍,而四凤却又要面对周家二少爷周冲(周朴园和繁漪所生)的爱情。侍萍由于寻找女儿来到周家,在这里,她最不愿看到的事发生了:她与周朴园再度重逢,而昔日之情却已覆水难收;女儿重蹈了她的覆辙,与其同母异父的哥哥相爱并已有了身孕;她的两个儿子周萍与鲁大海本是同根生,而今却因身份不同而水火难容;所有的人都蒙在鼓里,只有她知道,她感到老天太不公平了。当一切血缘的谜底被揭穿时,一场大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自杀了;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尽;繁漪疯了;侍萍呆痴了。好象周朴园就是一切罪孽之渊薮。
     
    分幕简介
    这是一出严格遵循“三一律”原则而创作的戏剧,所有的矛盾冲突都发生在一个阴郁闷热、雷雨交加的夏日。这一天,离家两年的某煤矿公司的周朴园刚刚从矿上回来,而那位终日“卧病”、被关在楼上的太太繁漪也因为一桩隐秘的心事而破天荒地走下楼。悲剧就此展开。
    在这个看起来体面的家庭中,周朴园是唯一的主宰,他按照他的一套标准统治着这个在他看来“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却不知平静的背后隐藏着罪恶与灾难。采访是他的第二个妻子,这是一个文弱、明慧的女子,可又有着一点原始的野性。她嫁到周家十八年,生了一个儿子周冲,但这个如坟墓般令人窒息的家庭却使她日见萎缩,直到周朴园前妻所生的儿子周萍从乡下来到这个家。周萍使她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欲望,她将这一点爱看作全部的希望,牢牢抓住不肯放手。可周萍却是一个软弱的人,很快就对这种“畸形”的关系感到厌恶,并为自己欺骗了父亲而深深悔恨。在极度痛苦中,他与管家鲁贵的女儿、美丽单纯的丫环四风产生了感情。他希望能借此摆脱!日日的一切,甚至打算离开这个家,去开始他的新生活。而他的弟弟周冲,一个单纯善良、充满幻想的大孩子,也同时爱上了四风。
    周萍的背叛令繁漪极为痛苦,他即将离去的事实更使她对未来万分恐惧,她不顾一切地要抓住这最后一根稻草。正在这时,四凤那远在济南一所学校帮工的母亲回来了。繁漪得知鲁妈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到公馆里替人做工,便准备通过鲁妈赶走四凤。于是,鲁妈就在这个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午后,走进了周公馆。
    鲁妈来到周公馆,周朴园书房那熟悉的一切令她恍然如在梦中。原来,鲁妈就是周萍的亲生母亲,三十年前周家的丫环侍萍。当年她与周家大少爷周朴园相爱,并且生下了两个孩子,可是由于身份地位的悬殊,最终被周朴园抛弃。大年三十的晚上,她带着刚生下三天的孩子离开周家,原打算投河自尽,却被人救起,从此开始了三十年痛苦飘零的生活。繁漪见到待萍,向她暗示四凤与自己的儿子周冲有暧昧关系。侍萍没有想到命运竟会如此安排,女儿在三十年后又走进了周家,并且重复了自己以前所走过的路。她决定带走四凤,远远地离开这里。
    侍萍的突然出现令周朴园大吃一惊,尽管多年来他一直对往事感到内疚,对侍萍也一直有着真诚的怀念,但如今侍萍的出现还是让他感到现实的危险。他害怕自己的地位、家庭遭到破坏,于是便希望用钱来打发侍萍。侍萍对周朴园彻底失望,表示只想见一见自己的儿子周萍。与此同时,当年侍萍带走的另一个儿子鲁大海如今正作为周朴园矿上的罢工代表在门房等着与周朴园谈判。一家人就在这样充满对立与矛盾的境况下见面。周朴园与鲁大海发生冲突,周萍怒打了大海。多年思念的儿子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自己面前,侍萍悲愤莫名,带着四风、大海离开了周家。
    繁漪恳求周萍不要抛弃自己,但被周萍拒绝,繁漪绝望至极。侍萍让四凤发誓永不再见周家的人,四凤感到非常痛苦,不知所措。雷雨之夜,醉酒的周萍来到鲁家,从后窗偷入四凤的房间。鲁大海回到家中,周萍欲逃,但窗户已被跟踪而至的繁漪悄悄从外面锁。大海欲杀周萍,被侍萍拼死拦住,周萍趁机逃走。
    周萍回到家,面对繁漪的再次恳求,不为所动,决定当夜就动身。羞惭之余从家中跑出的四凤找到周萍,周萍决定带她一起离开,而这时侍萍和大海寻找四凤也来到了周家。侍萍坚决不许四凤与周萍在一起,四凤无奈告诉母亲自己已经怀孕。五雷轰顶的侍萍面对这天大的“罪孽”,决心自己咽下这苦果,给孩子们一条生路。但此时的繁漪已经陷入疯狂,她先是希望利用自己的儿子周冲来阻止周萍,让单纯的周冲不得不面对母亲与大哥通奸的事实;然后她又叫来了周朴园,迫使所有的人面对面地站到了一起。于是,在这个大雷雨的夜晚,所有人物间的关系,一切最残酷的事实,都被揭开了。周萍无法面对这一切,终于开枪自杀,而狂乱中冲进雨夜的四凤和跟出去欲救她的周冲也先后惨遭电击而死。在这命运的重击之下,繁漪和侍萍彻底崩溃,这幕人间悲剧终于落下了帷幕。

    q6:求雷雨故事概述 ,作者其人

    遇事呈祥之卦
    【古人典故】 郭汾阳即郭子仪,因受封汾阳王,故称郭汾阳,其第六个儿子,和皇帝的女儿结婚,夫妻并不和谐。一年,郭子仪做大寿,亲戚朋友都来拜寿,独其媳妇不肯拜,因为她是皇帝的女儿。为了此事,夫妻争吵一番,媳妇投高皇帝,子仪于是见皇帝要求赦罪,但是皇帝宽宏大量,认为是家庭琐事,不予计较。

    上一篇:上一篇:
    下一篇:下一篇:
    •  标签:  
    •  
    • 评论列表

    相关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最新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最新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