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那版中基比较好,我是中医药大学的,学弟现在用的就是这版教材。
阴阳五行是自然的构成元素,而道家以研究自然为目的,将阴阳五行支配在一切物质上。如人之毛发为草木,双目为日月,呼吸为风,落泪为雨,骨骼为山,血脉为河,谓之天人一体。
汉初诸儒盛宗之,道教以以阴阳、儒术为炼丹根据。所以当时的中医都先学儒术,再涉及阴阳五行。像后来的李时珍、孙思邈、葛洪这些中医学家实际上都以阴阳五行为主。
后世学中医者皆知五脏为阴,六腑为阳。木肝、水肾、火心、金肺、土脾。肝以胆为腑,肾以膀胱为腑,肺以大肠为腑,心以小肠为腑,脾以胃为腑。
腑脏相连,有病相互。
简单说,阴阳是对物质态和能量态的描述,偏物质态为阴,偏能量态为阳。比如水相对于蒸汽为阴,因为蒸汽温度更高,能量更强。石油为阴,然后后释放的气体和热量为阳。阴成形,阳化气,就是这个意思。五行则是描述阴阳转化的几个类别,物质态为水,能量态为火,物质向能量转化为木,能量转化为物质为金,能量转化的媒介和枢纽为土。这样理解,阴阳五行就能应用在万事万物上面。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基的基础
还有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