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这六种“谦德”,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一个人尊敬别人,宽以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国家再富有,仍需要提倡勤俭节约,这样国家才会更发达,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个人身居要职,就仍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不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这才是真正的高贵;一个国家科技发达,兵强马壮,别国才不敢侵犯,自己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学识渊博,聪明睿智,但仍要虚心,复习别人的长处,不可狂妄自满,骄傲自大,这才叫真正的聪明。
周公的核心:子无以鲁国骄士
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就是当你身居高位的时候,一定要亲贤远佞,知人用人,善于吸纳、提拔人才,不能自高自大而轻视别人。
第一、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为人做人才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做到不受利诱,不受物惑。
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自己的人生方向?
第二、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怡然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明志的力量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你对理想信念动摇过吗?你有历史使命感吗?
第四、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你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毅力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忠告孩子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缺少了持久力,就会半途而废。先要立志,不愿意刻苦学习,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第六、速度的力量
「怠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计算机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不谋而合。
快人一步,率先一步,你就有更多时间去修正及改善,理想的彼岸就能早日达到。
第七、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种种平衡,要「励精」,也要「治性」。要不断自我调节、自我约束以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
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管理”是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
请你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第九、想象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想象力比知识更有力量。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
你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规划是人生呢?
第十、精简的力量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地传递了丰富而具体的讯息。
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精简沟通更有效果。
你懂得言之有物地精简沟通吗?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