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下雨,来了洪水.表示要发财了.
如果你是一个男人,下雨,表示有吃的.
如果你是一个女人,下雨,表示要哭.
梦见洪水,表示要发财.
这个可以百度 然后找到答案
台州佛教 2002年第1期
--------------------------------------------------------------------------------
草莓波罗密
本 悟
首先,要端正一个态度,塔罗牌不是万能,它只是一面镜子,照射你的内心思想.塔罗牌无法占卜和占卜人无关的事.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得重病去世了。他的儿子姬育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因为他要留在京城处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儿子伯禽长大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做国君。伯禽临走的时候,问他父亲有什么嘱咐。周公说:“我是文王的儿子,当今天子的叔叔,你说我的地位怎么样?”伯禽说:“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说:“对呀!我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我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这儿来吗?你到了鲁国,不过是个国君,可不能骄傲啊!”伯禽连连点头,表示一定记住父亲的教导。
周公尽心尽意辅助成王,管理国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却在外面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夺王位当天子!纣王的儿子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监视,觉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叛乱反对周朝。
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谣言,闹得镐京也沸沸扬扬,连召公睾也怀疑起来。成王岁数小,对辅助他的叔父也有点害怕。周公对此心里很难过,他首先向召公睾披肝沥胆地谈了一次话,告诉召公睾,他决没有野心,要他顾全大局,不要轻信谣言。召公睾被他这番诚恳的话感动,消除了误会,重新和周公合作。周公在安定了内部之后,毅然调动大军,亲自率领大军东征。
东方有几个部落像淮夷、徐戎等,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动。周公下命令给太公望,授权给他,各国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讨。这样,由太公望控制了东方,他自己全力对付武庚。经过三年的艰苦战争,周公终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乱,把武庚杀了。管叔一看武庚失败,上吊自杀了。周公平定了叛乱,把霍叔革了职,对蔡叔办了一个充军的罪。
在周公东征的过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贵族成了俘虏。因为他们反抗周朝,所以叫他们是“顽民”。周公觉得让这批人留在原来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时,又觉得镐京在西边,要控制东部的广大中原地区很不方便,就在东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殷朝的“顽民”都迁到那里。
从那以后,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成王依旧在镐京居住,东都由周公坐镇。从此,周朝开始了长期稳定的局面。
周公为了周朝的事业,用尽了毕生精力。他把自己的经验写成文章,还制定了许多法令。周朝实行了这些法令,比以前更加稳定了。周公死后,周成王用最隆重的天子礼节,把他葬在文王陵和武王陵附近,表示周公完成了周文王和周武王没能完成的事业。
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
在著名的武王伐纣的正义战争中,周武王的队伍进入暴君商纣(zhou宙)王的宫殿时,有一位年青有为的将领,紧挨在武王的左右,他手把着一支大约钺(yue越,古代象斧的兵器),和另一位叫召公的青年,一起守卫着武王。他们在被推翻的商纣王的宫殿里,大义凛然地向天下宣告:商纣王是暴君,推翻商王朝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这位把着大钺的年青将领,就是周公。
周公的周字,是指西周王朝。周朝是我国奴隶社会最繁荣的一个王朝,时间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770年。周公原姓姬名旦,是周武王姬发的亲兄弟,周公是后人对他的尊称。他是周武王消灭商纣反动势力和后来治理天下的得力助手。武王死后,周公就成为周王朝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清除商纣残余势力的斗争中,在建立一个繁荣的周王朝的过程中,都有过重要贡献,可以说,周公是我国奴隶社会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周公从年青时代就很有胆识。当他跟随武王伐纣的大军东行时,义军在行军途中遇到了许多大自然给予的困难。他们碰到了刮大风的天气,把军前的大旗杆给吹折了;又遇上了雨天,一连三天滂沱大雨,使大军前进十分困难。好不容易挨过了风雨天,却又遇到了山崩,从高山上滑流下来的石头阻住了去路。当时人都非常迷信,认为这是神的意旨,是上天不让武王去讨伐暴君纣。同行的武王弟弟霍叔说:。刚出兵三天就遇到五次灾难,是不是上天不让我们代纣啊了”这个意见引起了义军中一阵骚乱,有些意不坚的人准备打退堂鼓了。这时周公挺身而出,他对武王说:“商纣这个暴君坏事做尽了,把亲叔叔比干剖了心,把贤良的箕子囚禁起来,任用奸臣飞廉、恶来,搜括百姓钱财,残害人民,搅得天下不得安宁。老百姓都恨死他了。讨伐这样的暴君,难道还有什么不妥的吗?”他的话坚定了武王的决心,于是他们决定克服一切困难,兼程前进,很快到达了商朝的都城附近,终于在牧野大败商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打败纣王以后,周武王率领大军进入了商的都城。他和周公、召公以及军师姜太公派人砍下了已经自焚而死的商纣的头,挂在一面大白旗下示众,又派人砸碎了商纣平日作威作福乘坐的车子,表示与商朝的暴虐统治彻底决裂。但是怎样来收拾残局,对天下进行新的统治呢?周武王一时还拿不定主意。他把周公、召公和姜太公找来一块商量。姜太公是个武臣,说话痛快,对武王说:“臣听说,喜欢一个人的话,连他屋顶上的乌鸦一起喜欢,假如您不喜欢这个人,那么可以连他的一家老小一块杀掉。现在纣王已经死了,干脆来个快刀斩乱麻,把商朝的老百姓全部杀掉算了。”武王不同意这种错误的意见,把头转向召公。召公认为,可以把过去跟着纣王反对过周军的人杀掉,而把没有表示过反对的人留下。周武王仍然觉得不十分稳妥,又询问周公的意见。周公对这问题已经经过深思熟虑了,心中早有了成熟的主意,便不慌不忙地对武王说:“我认为统治百姓应当是仁爱当先,首先要考虑到使百姓们有安居乐业的环境,使他们各自住在原来的地方,耕种原来的土地。对商朝过去统治的百姓,应当和原来周国的百姓同等看待,不要厚此薄彼,这样才能安定人心。”周武王深感周公这套政策想得深,看得远,便完全同意了他的主张。
为了安定人心,取得南朝老百姓的好感,周武王派人去谒(ye页)拜、修复被暴君商纣所杀害的比干的墓, 表彰了过去因进谏纣王而遭贬职的忠臣商容,把被纣王囚禁的箕子从牢狱中放出。周武王还命人把纣王历年搜括百姓聚集起来的“钜桥之粟”和“鹿台之财”,全部散发给穷苦人民。这样,原来商朝地区的人民,情绪很快安定了下来。
周公还协助武王制定一整套管理天下的制度。他规划了乡村的居民点,在村与村之间修整了大道;他还鼓励农民间的物资交换,繁荣市场。更重要的是周公为周朝制定出一套礼乐制度,规定什么样的国家大事,用什么样的礼节,演奏什么样的乐曲。这一套礼乐制度虽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巩固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但在当时却起了防止统治阶级内争、巩固周朝的作用。周公制礼乐,对我国几千年来文化有非常大的影响,五、六百年后,大教育家孔子一提到周公制礼作乐的事,还赞赏不绝。
由于周武王操劳过度,在推翻商朝以后不久,就一病不起了。他把王位传给了儿子成王。但是成王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就委托老成持重、办事周到的周公来辅助他,这在历史上叫做“周公摄政”。周公的受重用,引起了武王其他兄弟的不满,尤其是当时被封在东方为诸侯的管叔、蔡叔,他们在暗地里吱吱喳喳,编造了周公许多流言蜚语,说周公将要篡夺年幼的成王的大权。他们还和原来商朝的残余势力纣王的儿子武庚勾结起来,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叛乱。这时,受了谣言的影响,原来和周公同心同德的召公、姜太公也对周公怀疑起来,一度表示了不合作。面对严重的情况,周公首先团结内部,找来召公和姜太公,推心置腹地表明了自己的心迹。他对他们说:“我们周朝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好不容易建立了江山,经过大家同心协力,才能够推翻商纣王暴虐的统治。如今事业刚刚有了一点规模,怎么能够自相残杀呢?假如在我们这一代手里丢失了周朝江山,怎么对得起祖先呢?”召公和姜太公为周公这一番诚挚的话语所感动,决定支持他,齐心合力来对付东方的叛乱。
周公一共用了三年时间才扑灭了东方的叛乱,把叛乱的首领武庚和管叔杀掉,蔡叔被流放。接着又挥军东进,一举消灭了东方和武庚叛军联盟的那些势力,这样,周朝在东方的统治就稳固了。上面这件事情,在我国历史上,叫做“周公东征”。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周公在召公的协助下,开始了营建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的工程。不久,一座和周朝在西方的都城镐(hao号)京(今陕西西安西)规模相当的巨大城市在洛水岸边矗起了。周朝人把镐京称为“宗周”,把洛水边新建成的东都叫做“成周”。后来洛邑经过许多朝代的发展和扩建,成为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这是和其始建者周公的辛勤经营分不开的。
周公被古代人称誉为道德典范,他个人有许多好品德为人所称道。古书上记载他办事十分认真,一对人谦虚讲礼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遇到为难事宁愿自己受点委屈也要顾全大局。史书上说的周公“吐哺”和“三握发”的故事,就是生动的例子。据说,有一天周公正在吃饭,忽然外面通报有人要找他,他把口中正吃着的饭吐出来,急忙出去会客。这一天一连有三次客人来会,他三次停了饭去会见客人。又有一天,他正在洗头,通报来了客人,他连忙把正洗的头发握在手里出去会客,也是一连三次。后来他用这件事教育他的儿于伯禽说:“我接见客人,三吐哺和三握发,还怕慢待了天下贤士。一个人有了地位,尤其应当注意自己待人的态度,决不可妄自尊大。”这件事后来成了历史上的美谈。周公身为辅政大臣,对年幼的成王教育十分严格,但他身为臣下,在古代奴隶社会里对王是不能过分责备的。他的儿子伯禽是成王的好朋友,两人常常一起玩耍,周公便利用这种关系,当成王做了不好的事情,把伯禽和成王一起找来,当着成王的面严厉责打伯禽。伯禽虽觉得很冤屈,但成王却因此于心不忍,深感惭愧,以后也就自觉地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周公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好结果,周王朝一天一天地兴旺起来。他死之后,成王亲政,继续推行周公的政策,使周朝统治出现了最太平和最富裕的时期。历史把成王和他的儿子康王的统治,称为“成康之治”。这一局面的出现,应当说和周公一生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