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天八卦的五行对应数字是:
乾居南方,数目为一,五行为火。
坤居北方,数目为八,五行为水。
震居东北,数目为四,五行为土。
巽居西南,数目为五,五行为土。
离居东方,数目为三,五行为木。
坎居西方,数目为六,五行为金。
艮居西北,数目为七,五行为金。
兑居东南,数目为二,五行为木。
二、后天八卦的五行对应数字是:
离居南方,五行为火,数目为九。
坎居北方,五行为水,数目为一。
震居东方,五行为木,数目为三。
兑居西方,五行为金,数目为七。
乾居西北,五行为金,数目为六。
巽居东南,五行为木,数目为四。
坤居西南,五行为土,数目为二。
艮居东北,五行为土,数目为八。
扩展资料:
相关由来
五行八卦分为阴阳五行和八卦理论,“五行”具体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而八卦是阴阳、五行的延续,也或将万物分作为八卦,八卦最初是无极(无极是混沌之地);
传说盘古开天,劈开无极,轻的上升,重的下降,然后有两仪(两仪:就是指阴阳两股气,阴气聚集化成了水,阳气聚集化火,水与火就是阴阳两气的精华);
接着是四方(四方:东木南火西金北水),四方两两成象就是四象(四象:东南木火西南金火西北金水东北水木),而四方加上四象就形成了八卦,这就是五行八卦的由来。
后天八卦五行如下(注,后天八卦用得最多):乾(五行属金)代表西北方;坤(五行属土)代表西南方;震(五行属木)代表东方;巽(五行属木)代表东南方;坎(五行属水)代表北方;离(五行属火)代表南方;艮(五行属土)代表东北方;兑(五行属金)代表西方。
五行:指木、火、土、水、金五种物质和它们的运动。五行的概念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它是阴阳相互作用的产物。木、火和金、水分列于土地上下,前两者属阳,后两者属阴,火比木更活跃属至阳,水比金位置更下,属至阴,土地处中间属于中性,因水为树木生长所必需,故水又与木相互依存,这样就构成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循环,称为“五行相生”。顺着这种循环物质就相生,违背了它就会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称为“五行相克”。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着反常现象,这就有了“相乘”和“相侮”。相乘就是过度的相克,其次序与相克是一致的,比如,木气偏亢,太过的木便去乘土,使土气虚弱。相侮又叫反克,即本来是自己可以克胜的一方,却反而被它克胜,其次序正好和相克相反。比如,正常的相克关系是木克土,然而木气偏亢,土就会反过来侮木。我国古代哲学家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分别列入这五大类的范畴,并以此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八卦:它最早见载于<周易>,相传为伏羲所创,八卦的产生,正如周易·系辞所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意思是说,天地未形成之前的宇宙处于一种无边无际的元气状态(即太极),天地万物都是由它演化而来的,太极的演化是元气的分离,清阳者上升为天,浊重者下沉为地,天为阳,地为阴,阴阳(即两仪)分成四象,四象是指在两仪一奇一偶的基础上复生一奇一偶,四象之上再生一奇一偶就产生第三爻,以阴阳三爻错综排列得八种卦形,叫做八卦。八卦相重生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多,人们以此可断吉凶,趋吉避凶就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八卦在创作之初就与天文历法有着紧密的联系,八卦的四象表示四季。春夏秋冬分别以少阳、老阳、少阴、老阴代之。历史上曾有把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用来纪日的记载,八卦本身也可以进行排序,并组成八卦图,用以表示方位,预测过去和未来的吉凶祸福。
八卦和神秘性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数学内涵和哲学渊源,八卦的每一卦形象征或代表着某种自然物或社会现象,如乾为天,坤为地,坎为水,离为火,震为雷,艮为山,巽为风,兑为泽(沼泽),这被称为卦象,卦象可以象征一切事物,以之象动物,则乾为马,坤为牛, 坎为豕,离为雉,震为龙,艮为狗,巽为鸡,兑为羊,以之象人体,则乾为首,坤为腹,坎为耳,离为目,震为足,艮为手,巽为股,兑为口,由此触类旁通,到万物,就是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没有一点关系,八卦是指一种图。五行讲的是各种物质吧?
分为先天和后天的八卦图先天的就一个是伏羲先天八卦图后天的就多了以周文王的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