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是什么王,周公为辅佐成王呕心沥血-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

周公旦是什么学派的奠基人?

姓姬,名旦,氏号为周,爵位为公。因封地在周,称为周公,因谥号为文,又称为周文公。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排行第四,亦称叔旦,史称周公旦。为我国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周公之说。比较出名的是易经中提到的周公解梦。

周公旦的事迹

<史记 卷三 殷本纪第三>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
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
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於妇人。爱妲己,妲
己之言是从。於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
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
慢於鬼神。大冣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
长夜之饮。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以西伯昌、九侯、
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
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
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
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而
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
益疏。
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

周公旦为什么不取成王而代之,自己做王呢?

武王姬发消灭殷商成为天子后,也消耗掉了全部的精力,在位三年便病重不治。周公旦为了武王恢复健康,向天祈祷用自己代替武王受过,想以此来为武王换来健康,这在那个年代是十分可贵的,因为那个时候人们有信仰,能够拿自己的健康来换取君主的平安是不多见的,因为其他人即无心也无力。


武王病危时曾把周公旦叫到床榻之畔,说自己的儿子年幼不足以威慑群众,恐周天子不稳,要周公旦继承大统。周公旦为了天下安危,为了大周的基业并没有过多的推辞,毅然决然的肩负起兴周的重任。但是周公旦还有两个哥哥,他们不满周公旦继位,便联合纣王的儿子武庚造反。

出师有名,攻伐有术

面对危难,周公旦先解决内部问题,因为自己继位太公望和召公颇有微词,他首先表示自己不过是临危受命,为了大周的天下,待成王成人后便会还政于成王,得到了太公望和召公的支持。在内部达成一致后,周公旦举行东征,出征前进行了占卜,发布了《大诰》。


看到了吧,周公旦出兵前总是会先在舆论上造势,做到出师有名。周公讨平管蔡之后,乘胜向东方进军,灭掉了五十多个国家,西周的势力延伸到海边。

建章立制,劝君向善

周公旦在平定天下,制定了完备的制度体系后,在执政的第七个年头,正式将权力完全移交给成王。在移交权力后,周公旦还心存社稷,给成王献计献策。指出天子要关心百姓疾苦,要避免奢靡保持勤俭,这样才能了解底层民众的需求,太安逸和贪图享乐会误人误己,最后导致败亡。


对待建议和抱怨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认真的分析原因,而不是怨恨,贸然行事,滥用刑法,这样会把越来越多的矛盾和冲突集中到自己的身上,影响自己的判断,同时让自己身处险境,对自己和国家都是极为不利的。

功成身退,秉公无私

周公实际上做了七年的王,但是对于他来讲,他只是为了不辜负武王姬发的嘱托,为了安定西周的天下,为了成王能有一个好的执政环境。功成身退秉公无私,损一人而成天下,让一位而成贤名,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周公旦是谁

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武王死后又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周公在当时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学者。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势力扩展至海。后建成周洛邑,作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论见于<尚书>诸篇,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论语>中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周公旦为什么不根据自己封地的名字改名为鲁公?

周公旦由于辅佐周武王伐纣灭商有功,被封在鲁地,但周公旦没有就封,而是派自己的长子姬禽就国于鲁,建立鲁国,姬禽是为鲁国第一代国君——鲁公伯禽。周公旦则留在了镐京,辅佐周武王。

按理说,就算你不就封,也应该被称为鲁公,因为那毕竟是你的封地,封地的名称就是你身份的象征,为什么周公旦一直不被人们称为“鲁公”呢?

因为,周公旦还有其它封地!

在武王伐纣之前,武王的有些弟弟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封地,不过由于周原都不大,所以这些封地很小,小到可能只有一个县,一个部落,但这是他们自己的地盘,一切权益都归自己。当时的周公旦、召公奭等都有自己的封地。周公旦的在周原之中,召公奭的在周原西侧的召地。所以召公奭和周公旦一样,虽然后来的封地在燕国,但仍被称为召公,而周公旦就自然被称为周公了。


后来鲁国人尊周公旦为“文公”,但又不是鲁文公,因为后世还有一个鲁文公。还有人称周公旦为“鲁周公”,总之,就是没有人直接称之为“鲁公”的。

那么周公旦前后就有两个封国了?非也,他的封国有八个!

周公旦一共有八个儿子,除了老大伯禽,还有七个后来都封了国。这事儿得从周公东征说起。

武王死后,周成王姬诵即位,武王的四弟周公旦辅政,但周公旦的三哥管叔鲜不同意(武王是老二),于是就爆发了西周开国后不久的“三监之乱”。周公旦就用“宗周六师”东征平叛,最终平息了叛乱。为了巩固关东地区的统治,周公旦在河洛地区建立新都洛邑,史称“成周”,并用原三监的人马组建“成周八师”,西周才算稳定下来。

此后,周成王再次大封姬姓诸侯(其实是由周公旦主持的),周公旦的其他七个儿子全部得封。分封如下:

次子姬陈封于周国(原周公旦的封地),第三子封于凡国,第四子姬龄封于蒋国(蒋姓始祖),第五子姬苴封于邢国,第六子封于茅国,第七子封于胙国,第八子封于祭国。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周公八子,七子得封”。

周公旦虽然功劳大,但他捞到的好处也不少。有这么多封国,他还会叫鲁公吗?唯独周原的周国才是他的最初封地,所以,他被称为“周公”最合适。

周公辅佐成王讲的是什么?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因为他要留在京城处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儿子伯禽长大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做国君。

伯禽临走的时候,问他父亲有什么嘱咐。周公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的叔叔,你说我的地位怎么样?”

伯禽说:“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说:“对呀!我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我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这儿来呢。你到了鲁国,不过是个国君,可不能骄傲啊!”

伯禽连连点头,表示一定记住父亲的教导。

周公尽心尽意辅助成王,管理国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却在外面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夺王位啦!

纣王的儿子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监视,觉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闹起叛乱来。

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谣言,闹得镐京也沸沸扬扬,连召公奭听了也怀疑起来。成王年小不大懂事,更闹不清是真是假,对这位辅助他的叔父也有点信不过。

周公心里很难过,他首先向召公奭披肝沥胆地谈了一次话,告诉召公奭,他决没有野心,要他顾全大局,不要轻信谣言。召公奭被他这番诚恳的话感动,消除了误会,重新和周公合作。周公在安定了内部之后,毅然调动大军,亲自率领大军东征。

这时候,东方有几个部落像淮夷、徐戎等,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动。周公下命令给太公望,授权给他,各国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讨。这样,由太公望控制了东方,他自己全力对付武庚。

费了三年的工夫,周公终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乱,把带头叛乱的武庚杀了。管叔一看武庚失败,自己觉得没有面目见他的哥哥和侄儿,上吊自杀了。周公平定了叛乱,把霍叔革了职,对蔡叔办了一个充军的罪。

在周公东征的过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贵族成了俘虏。因为他们反抗周朝,所以叫他们是“顽民“。周公觉得让这批人留在原来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时,又觉得镐京在西边,要控制东部的广大中原地区很不方便,就在东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殷朝的”顽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

打那以后,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公辅助成王执政了七年,总算把周王朝的统治巩固下来,他还制订了周朝一套典章制度。到周成王满二十岁的时候,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管理。

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推荐内容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