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成王十一年,年龄大约60余岁的周公在封地去世。周公病危时,他希望自己死后葬在周朝的都城,以表示不敢离开成王。周公死后,成王很是伤心,把周公埋葬在毕(今陕西咸阳北),随周文王墓葬,以表示自己不敢以周公为臣。为了褒扬周公之德,成王还特许鲁国在祭祀周公时用周天子之礼乐。
梦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难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却流传甚广,《周公解梦》即流传在民间的解梦之书。为后人借周公姬旦之名而著。书中列举种种梦境,并对梦预测吉凶。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鲁"。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商朝旧贵族们准备复辟,而周公辅政,又有违于王位世袭制中父死子继的原则,引起周室集团内部的矛盾。结果残余势力即与周室内部的反叛势力勾结起来,他们的代表是纣王子武庚与「三监」管叔、蔡叔等人。结果周公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后来,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发现在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祷辞,为周公忠心为国的品质感动得流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来。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后,仍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周公临终时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离开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怀谦让,把他葬在毕邑,在文王墓的旁边,以示对周公的无比尊重。 周公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孔子的儒家学派,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解梦现在是一种科学,“梦的解析”采取的是精神动力学原理,强调梦的社会文化背景、梦与现实的相互关系,帮助人去处理和解决内心的矛盾冲突。 中国古代流传的梦故事很多,与其说这是古人的梦,不如说是古人的寓言。因为这些梦 故事中有很多并不是(或者并不能肯定是)梦,而是古人编出来以传达自己的思想的,大略
父子。
周公,也叫周公旦,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本期提示:从现代考古学在我国建立以来,考古学者一直致力于寻找西周王陵,但70多年来没有结果。今年5月,周公庙发现四墓道大型西周墓葬群的消息震惊了考古界,也引起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按照目前的一般说法,西周时期四墓道的大墓应该是王陵。那么,周公庙西周大墓是王陵吗?
2004年5月,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发现西周大型墓葬群的消息震惊了考古界,一时间,周公庙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有人说这一发现堪称新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有人说这一发现结束了考古界苦苦寻求西周王陵70多年的历史,也有人认为这些大墓不像是西周王陵。那么,周公庙遗址究竟发现了什么呢?
苦苦寻求几十年,周公庙大型墓葬震惊考古界
周公庙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北约7.5公里处,目前保留下来的周公庙是从唐代开始修建的,至今庙中还留有唐槐和唐碑。
陕西省周原一带是周朝发祥地,广义的周原东起武功县、西至凤翔县、北至北山、南到渭河,总面积数百平方公里。狭义的周原遗址指岐山、扶风两县接壤处的周原核心区20多平方公里,而周公庙就位于狭义周原的西北边缘部分。
自汉代以来周原就屡有青铜器出土,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文物部门在周原有组织地开展了考古发掘,尽管各种重大发现不断,但是令几代考古学家们魂牵梦绕、苦苦寻求几十年的西周王陵却似乎从地球上消失了,没有一点儿露头的迹象。
西周王陵在哪里 在周原吗?考古学家们在周原做了大量工作,没有发现;在丰镐吗?考古学家又在西周首都丰镐周围寻求,依然没有结果。
2003年12月,北京大学副教授徐天进在周公庙附近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时,发现了两片有刻辞的西周卜甲,共有文字55个。这个重大发现立即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在国家文物局的直接指导下,陕西省文物考古所和北京大学联合组成了周公庙考古队,对这一带进行考古调查、钻探和抢救性发掘,很快取得了一批重大考古发现。
2004年5月7日下午,周公庙考古队成员、北京大学副教授雷兴山在周公庙东边一座山梁上考查时,发现了墓葬的某些遗存及盗洞,并钻探发现了具有4条墓道的西周墓 周原考古队随即对该墓所在的山梁进行了大规模勘探,震惊整个考古界的西周大型墓葬群就这样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墓葬、甲骨、城墙、建筑基址,这就是周公庙遗址的主要发现
经过钻探发现,周公庙遗址的大型墓葬共有19座,其中带4条墓道的墓葬9座,带3条墓道的墓葬4座,这些都是在西周墓中首次发现,另有两墓道者4座,单墓道者2座,陪葬坑13座。近日,考古工作者又在这里发现了一座带4条墓道的大墓,使4条墓道的墓葬达到10座。
在大型墓地外围,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型西周夯土城墙,夯土城墙长1500多米,沿着一条条深沟险壑蜿蜒延伸,环绕于大型西周墓地外围,分布在墓地的东、北、西三面,东墙残长700米,北墙长300米,西墙残长500米,墙厚约10米,个别地方发现城墙的残存部分高出原地面2米多,但是南城墙目前尚未发现。
考古专家在大型墓地外围多处地点已发现甲骨700多片,经初步辨识有甲骨文420余字,卜甲刻辞内容涉及战争、祭祀、纪事等,其中有“周公”字样者4片,并有几片记载周王活动的刻辞。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6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其中一处建筑基址包括三组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一组保存较好的建筑长约20米、宽约8米。在其周围发现了大量的空心砖、条砖、板瓦等建筑构件。专家认为,这些空心砖在被认为是周人国都的周原、丰镐一带也极为罕见。
周公庙西周大型墓葬群是王陵吗
周公庙西周大型墓葬群是王陵还是周公的家族墓地呢 迄今为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认为是王陵的人士说,西周大型墓葬群中有4条墓道的大墓,这4条墓道的大墓非西周王陵莫属,原因是在商周时期,只有天子才能享有4条墓道的待遇。河南安阳候家庄发掘出12座商代大墓,其中8座是4个墓道的,经研究考证,这些大墓的墓主均为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这一墓地被认定是为商王建置的陵园。而其他如在北京房山发现的燕国家族墓、在山西天马曲村发现的晋侯墓、在河南三门峡发现的虢国墓地等诸侯墓葬都不是4条墓道或严格意义上的4墓道,所以,周公庙西周大型墓葬的主人应该是周王无疑。
有一位考古爱好者甚至推出每一个墓的主人,他对记者说,北边最大的4墓道墓是文王的,另外9座是除了昭王、厉王、幽王外,其他9王的,因为昭王死在长江边上,厉王在国人暴动中出逃,幽王被杀骊山,所以他们3个没有埋在这里。
认为是周公家族墓的人士说,西周比商在国力等方面应该更进一步,但这些墓虽然有4条墓道,墓室却比商王的小,商王的墓室一般在270平方米左右,这里的墓室仅有150到200平方米,规模较小,另外,在这么一个小山头上已经发现了10座4墓道的大墓,这么多天子挤在这么小的山头上也似乎太拥挤了。另外,唐代能在这里建周公庙也应该有他的道理,是不是一些证据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呢?
当然,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判断这里是谁的墓葬都为时过早,一切都要等发掘以后才能下结论,也许它既不是王陵也不是周公家族墓。
发现意义巨大,保护迫在眉睫
西周把我国早期国家形态发展到最高、最完美的程度,建立起了一整套统治和管理国家事物的典章及礼仪制度,也把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推向了最高峰,周文化对于中国封建社会乃至中国近代文化、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一种观点认为,真正的中华文明是从西周开始的,因此,周公庙西周大型墓葬群的发现其意义十分重大。
周公庙遗址西周大型墓葬群发现后,安全保卫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其实,考古人员在这个大型墓葬群已经发现了一些盗洞,这些盗洞有的很早以前就存在,如一个盗宝窑在抗日战争期间就存在,有的盗洞却是近一二年的,特别是关于周公庙发现大型西周墓葬群的消息传出后,对遗址保护的任务更为艰巨。目前,国家文物局已经明确指出将这一遗址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对待,岐山县已经成立了遗址文管所,采取紧急措施,禁止在遗址十多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施工,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县一名副具体负责,抽调警力和民兵日夜巡逻,加强墓地安全保卫工作。
周公庙西周大型墓葬群目前只处于全面田野勘察和调查阶段,以便理清遗址的特点、布局、范围和性质,在此基础上将制定出严格的保护、勘探等方案,因此,遗址的发掘肯定还需耐心等待。
周公通常指的是 西周初年随周文王武王伐纣的周公旦,好像是文王的儿子和武王是兄弟,他的封地在今天的陕西岐山那里其实周公解梦严格说起来还不是他研究的,梦见周公的说法起源于孔子,因为周公制礼而被孔子追认为古往今来一大圣人,经常和别人说自己在梦里常和周公谈话,这以后才把梦与周公联系到一块,时间应该在春秋末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