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派点人,两个人一副担子,再就是杨志本人戒酒。
让杨志大张旗鼓的护送生辰纲。杨志要求15个禁军扮作挑夫,将生辰纲放入扁担中,一行人扮作普通商人
这一明一暗两条主线,将故事中处于不同角色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名府梁中书,要将收刮来的十万贯金银送给东京的太师老丈人蔡京作为寿礼。鉴于往年寿礼半路被劫,至今尚未破案的教训,梁中书开始犯难。经蔡夫人提醒,梁中书想起了杨志。杨志自称是杨家将之后,做过殿司制使官,因失陷花石纲而流落江湖。后因在东京街头斗杀牛二而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抬爱,做了提辖。听了梁中书的话,一心要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杨志,自然是欢喜不得,愿意效力。为了安全,杨志向梁中书建议:将十万贯金银分装为十余担,选十个壮汉挑运,扮着行商,悄悄运至东京。
杨志认为,这样可以瞒过众人的耳目,没想到这货还没有运出大名府,早就有人盯上了。刘唐探得消息后,便来找晁盖,“献此一套富贵”。晁盖、吴用和刘唐三人一拍即合,决定取这不不义之财。晁盖等嫌人数不够,又拉阮氏三雄下水。后来,公孙胜主动找上门来,应了晁盖七星之梦。自此,吴用等定下智取生辰纲之计,又拉来白胜配合,专等杨志的到来。
不用车马,采用认挑,反规律行动,将被劫几率降到最低,不允许大家喝酒。
多派点人,两个人一副担子,再就是杨志本人戒酒。
杨志万万没想到,自己押送着原本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十万贯金银珠宝的生辰纲,竟然在黄泥岗被晁盖吴用一伙人给劫了。
按说,像这么重大的任务,这么紧要的事情,保密程度是非常高的,能知道的人少之又少,尤其是对押送路线,知道的人就更少。那么为何晁盖等人,却清楚知道杨志押送生辰纲的路线,完整地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要路过黄泥岗,并且从晁盖的布置来看,他们深知知道杨志带了多少押送人员。
这件事情是如何泄密的,到底是谁出卖了杨志,导致杨志不但未能借此事翻身,反而因此此事,彻底被打倒,从而不得不落草二龙山。
还是让我们走进水浒传原著中去寻找答案。首先,押送生辰纲不仅仅是杨志负责,当时梁中书对杨志还是存在一些不放心,于是就安排了一个老都管和两个虞候一起去的。
梁中书说了一番话十分有意思,他说:杨志提辖,情愿委了一纸领状,临押生辰纲十一担金珠宝贝赴京,太师府交割。这干系都在他身上。你三人和他做伴去。梁中书重点强调了一点,那就是这趟任务的责任都在杨志身上。
也就是说,那个老都管和两个虞候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任何责任。而这个老都管是谁呢?他是梁中书家里的管家,是老梁十分信任的人,而从押送的过程中来看,老都管和两个虞候都给杨志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首先,两个虞候开始给杨志制造麻烦,不断拖延时间。对于杨志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赶紧完成任务是他最大的目的。所以,杨志在天气十分炎热的情况下,催促赶路。
那些挑着金银财宝的人在杨志的藤条之下,可以照常赶路,恰恰是这个老都管和两个年轻的虞候,他们在不挑担子的情况下,却老是掉队,完全跟不上节奏。杨志其实拿他们是没有任何办法,他们都是老梁的人,其实目的就是为了监督杨志,所以内心根本不怕杨志。
所以当杨志骂他们,要求他们赶路的时候,两个虞候干脆不走了,坐在柳阴树下乘凉,等老都管来。这些都是他们在向杨志示威,意思就是,我就这么着,你看着办吧。
而他们更大的法宝就是,无论这次生辰纲押送,除了任何事情,都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所有责任都是杨志承担,所以他们才会肆无忌惮。
一直到了黄泥冈,他们更是调动其他人的情绪,索性坐在树下不走了,杨志怎么下命令都不管用,还喝了白胜下了药的酒,就这样生辰纲被劫。
要知道,杨志这次押送生辰纲,他们一行人没有插旗,没有打招牌,而是化装成商人身份秘密进行的。怎么会泄密呢?
从老都管在路上的表现来看,尤其是他在杨志面前强调自己的能力,说什么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
说明这个人早就看不惯杨志,认为没有得到杨志的尊重,所以很有可能押送生辰纲的信息就是他泄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