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对人类的启发,易经对国家的启示-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

《周易》对我们有何启发

这是初学者经常问的问题。
周易研究的对象是整个宇宙最基本的本源,你可以称之为“道”,也可以称之为“易”,或者象佛家一样称之为“空”,但不管称呼如何,它一定是万物之本源,是物质的最基本的粒子,它没有小到体积、没有质量,就如同物理学上的光子一样,只有动态时才有质量和大小。
正因为这个称之为“易”的东西是万物的本源,所以,它静止时称之为“无极”,运动时则称之为“太极”,太极又包含了阴阳,这就是太极生两仪的意思。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这就是少阳、太阳、少阴、太阴,这就是事物发展的4个状态,易经中称之为“四象”,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样演绎下去,这就是万物发展变化的总规律。我们把握住这个总规律,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要注意,如果我们不学习易经,不了解这个规律,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在应用这些规律。这就如同没有学过孙子兵法的外国人照样能带兵打仗一样,照样可以符合兵法。一个不识字的农民,他可能不知道牛顿三大定律,但他的一举一动无不符合这三大定律。掌握了易经,就如同掌握了现代科技一样,可以主动地去运用这个规律。
我们千万不要一说到易经,就立即想到算命。这是被一些术士所误导。诚然,易经是可以算命的,不仅是易经,计算机也可以用来算命。因为易经就是一种反应万物变化规律的一套学问。

易经的基本哲学思想给人的启示和体会

易经贯穿全书的就是一个易字,它既是书的要领又可说是大千世界事物百态现象的一个浓缩.
你看过蛇吞象的图把,那就见过其中的尾和头相接触的现象,这个现象其实就是任何至理和宇宙演化的一个不变的道理的一个表达.
俗话说,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都蕴涵了一个宇宙变化的根源,那就是任何事物都是向高级变化的(当然是从开始了),直到一个空前的繁荣状态,也就是所谓的顶峰,然后就走下坡路.也就是,举个列,就像封建王朝的创立,兴盛和衰亡,同时,也不可只把眼光停留在一个王朝,这个理论也适用于整个封建社会,诶,到此,你应该明白,其实,它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式,就象潮起潮落,日升月降,人生物死,原始的落后,封建的愚昧,资本社会的金钱\工业的兴盛,再进一步的社会的先进和文明(相对的).
易经是几千年前先辈总结自然界最常规的现象而后总结出的规律,它的本身既是来自大千世界,所以,我们学习它时应该从自己和外界入手,而不是先把自己放入书里再来看外面.这是一个先后顺序。
易经的卜卦,
别把它看得太神秘,因为它本身和我们人就是物物相通的.这里说的通是气的通,就像两个异性之间有本能的好感.吸引力似的.当然这是难以用科学文字描述的。
它的卜的前提要卜者心诚,就像塔罗牌,你只要用心去测,自然结果会符合你的现状态.
易经说白了,就是一个从外界的气的转换,就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是体内的气的使然,气是万物之主,不过就我所知,我们只可知道其一些规律,不可太强求.它本身就在我们身上,而且我们天天再用.
易经通道,道德经,道化自然,万物唯气,气转万物!祝你对易经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易经的作用和真正意义

可以根据专家的研究,从三个方面思考这个问题。
(一)偏执于算命的先生认为,《易经》的"伟大价值就在于算命",它的精华是卜筮,"不运用《易经》算命就失去存在的价值"。
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不高,人们认为自然和社会的现象、事件的产生都有某种神秘力量在支配着,因此,遇事都喜欢用特定方式向神请示事件的吉凶。占筮就是这种特定方式之一。占筮涉及的范围很广,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社会生活中的祭祀、战争、生产、婚丧嫁娶、商旅出行等等,都包括在内。
(二)易学家说,《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是中国人文化的基础,包含了史料价值、思想价值、文学价值。《易经》的科学价值在"学",不在"术",其特点在于"义理"与"象数"的统一,它的精华在于它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
《易经》是上古卜筮的学术,它形式上是占筮书,而内容则广泛的记录了西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含了史料价值、思想价值、文学价值。到商、周之际,经过周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由此《易经》成为中国人文化的基础。
易学研究者认为,"易"字是上日下月的象形,《易经》学术思想的内涵,也便是说明这个天地之间、日月系统以内人生与事物变化的大法则。
"经"是天地的大准则,也是人生的大通道。"易"包含三个意思:(1)"易",就是简易、平易的意思,因为天地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简朴而平易的;(2)"变易",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随时在交互变化之中,永无休止,但这种变化的法则,却有其必然的准则可循,并非乱变;(3)"不易",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虽然随时随地都在错综复杂、互为因果的变化之中,但所变化者是其现象,而能变化的,却本自不易,至为简易。
所以,南怀瑾先生认为,《易经》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天人之际"所有学问的大原理、大法则。如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究,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
(三)现代学者杨树帆先生认为,《易经》符号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对未来客观世界感到无从把握而迷茫时创造的思维延伸诱发工具。
《易经》被总结成书的时代,科学技术还不能实现思维工具化。古人没有技术手段,但采用了更为聪明的办法——使用符号,把思维注入符号编码系统中,从而心安理得的鸟瞰着大千世界的无穷变化。
杨树帆先生认为,周易符号思维模型,是人类的第三思维。人类思维被哲学家、心理学家分为若干种形式,大体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被称为抽象思维的逻辑思维,一种是被称为形象思维的非逻辑思维。周易符号思维模型是人类对未来客观世界感到无从把握而迷茫时创造的思维延伸诱发工具,人类依赖它对世界进行反向把握。
杨树帆先生认为,周易符号思维模型结构分为三个层次:二爻阴阳逻辑层次,八经卦二元结构层次,六十四别卦时空场层次。
二爻符号逻辑即二爻阴阳逻辑。阴阳二仪即太极,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阳相互作用、相互演合,构建成八卦二元分类模型。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即所谓"小成之卦",或叫作"经卦"。八经卦将自然分为上下、尊卑、刚柔的二元对立形态,建立了一个认识自然的初步模型。
六十四卦由八经卦两两相重而成,这是阴阳模型的最好图式,构成了六十四别卦时空场。六十四卦时空场,是人的思维和预见能力对客观事物无能为力时,将经验编码并系统化为假定的未来时空场,在这个假定的时空场中,使思维借助符号的启发而延伸发展。《易经》六十四卦非常具体,假如生活中有疑问,在六十四个时空场中关于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答案。

在易中天看来《易经》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在易中天看来,《易经》给我们的启示是
《易经》的智慧,强调“有意义的偶然”,就是所有偶然发生的事,都不是那种碰巧,而是有意义的。其实人生里面,很多事情都是开始看起来是偶然的,后来发现,那个偶然决定了你一生,对你一生的改变有很大的影响。
《易经》可以有占卦的部分,但是用两句话来说:第一,占卦不只是算命。第二,《易经》不只是占卦。因为《易经》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思想智慧的根源,我们讲十三经,最古的就是《易经》。在年代上也好,在智慧的深刻程度来说也好,都是我们的源头。

《易经》教我们如何认识和对待小人

君子和小人是相对的。君子不是没有缺点或过失的好人;小人也不是没有才华或优点的坏人。但对国家,民族,和君子来说,最可怕的是小人。做君子防小人是保证事业成功,保持人生顺利的重要学问。《易经》大量内容是教育人如何做君子,但也有教人如何认识小人和正确对待小人的内容。细读思考,很有见地。小人危害太大了。小人会乱国害国。军队是古代开疆拓土,保证国泰民安的重要工具。《师卦》认为要用老成持重,德才兼备的“丈人”即长者可获吉祥。《上六》说,“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象》说,“‘小人勿用,’必乱邦也”。用小人将危及国家。在承平的“大有”时期,用人要讲德行资历,这样有利于国家秩序。《大有。九三》说,“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象》认为“‘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王公朝见天子,要赐宴招待,小人不可当主持。小人担当此重任就会破坏秩序。(这里的小人可指地位低的人,也可指让王公们视为德行不好令人讨厌的人)。小人会腐蚀败坏社会风气。“剥”是“不利有攸往”即不利君子前进的卦象,因为“小人长也”,小人的势力增长。《剥卦。上九》说,“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象》解释说:“‘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硕的果实没被摘食,君子得到果实装到车中能济世;小人得到则剥蚀万家。小人得利发财,不会“富及其邻”,让人民怨恨社会不公,小人有财后的轻狂炫耀,也会败坏风气因而古人说,小人不可任用。殷高宗武丁是殷代中兴之帝,在他之前十多代帝王大概都是小人当政,国运垂危,“诸侯莫朝”(《史记,殷本纪》)。《既济卦。九三》说,“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在付说的帮助下,对内加强吏治,对外对那些背叛殷商王朝的诸侯进行讨伐,仅打鬼方这一部落就用了三年时间,终于使商王朝的宗主地位得到认可,而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国民疲惫。这可以说是血的教训。小人与君子区别在哪里?《泰卦》,《否卦》卦象很有意思,可以帮我们了解把握君子与小人的差别。前者是阴在上阳在下,或者说阴在外阳在内,后者相反。如果把阳视为君子之行或君子所处位置,阴视为小人之行或所处位置,那么,君子在国家处于内部重要位置,就意味着“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泰卦。彖》)。国风正,君子之道渐长,小人之道渐消。反之,就是小人得意,君子失意的时期。另一方面我们还可将两卦象理解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是君子的表现;“内因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则是小人常见的特征。君子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他们的君子品格主要表现在内在内心,刚健正直,光明磊落,纯正善良,而外在为了适应社会,也会表现出柔柔顺从。小人也不是处处都是让人厌恶的言行,有时小人在外表现甚至比君子还君子,故作刚正坚持己见,可内心是阴毒,阿谀逢迎,唯利是图。小人喜欢奉承,君子不会如此。《否卦。六二》说,“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象》说,“大人否。亨。”包承“就是接受奉承,小人喜欢人奉承,认为是吉祥;大人君子对歌功颂德,奉承拍马,头脑清醒,不予接受,因此亨通顺利。在春风得意的“大壮”期,“君子以非礼弗履”,小心做人,认真做事,更加遵守国家礼制法度,而小人则会狂妄无知,蔑视贱踏法制。《大壮。九三》说,“小人用壮,君子用罔”。小人以强壮骄人,我多伟大,多有能力,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们能把握怎样?而君子用无为处世,尊重规律,不以强壮而胡为。在小人当道或功成名就之时,君子会明哲保身或见好就收,激流勇退,而小人因贪权贪利决不会隐退。《遯卦。九四》就指出,“好遯,君子吉,小人否”。《象》说,“‘君子好遯’,‘小人否’也”,君子喜好隐退,小人却做不到。《易经。系辞下传》引孔子之言,“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另外,“易经”中君子要做的行为,如果完全相反,则很多都是小人的识别条件。怎样对待小人?<<易经》也提出了一些方法:一是要有正确的心态。社会不可能都是小人,绝大多数是有缺点的君子或好人,小人只是少数。同时,社会发展的总趋是君子受欢迎,小人让人骂。二是要知道小人或恶人对君子的修养多少有帮助。《睽卦,初九》有“见恶人,无咎”之语,《象》理解为“‘见恶人’,以辟(避)‘咎’也。”遇见恶人,是避免灾祸的方法。三是要能感化。在困难时侯,要化解困难需要能容,《解卦。六五》说,“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象》云,“‘君子有解’,‘小人’退也”。意为纠缠的困难艰险被君子解决,吉祥。君子要以诚信之德感化小人。因为小人遇到险困就会退缩。历史上就有这种例子。曹操官渡之战时,他手下不少人认为他必败,暗中写信给袁绍要投降。这些人是不是小人?但胜利后曹操将所获信件烧掉,那些人最后帮他不少忙。有时即使偶尔错了也无所谓。《兑卦。九五》有“孚于剥。有厉”。施诚信于失信之人,有危险,但孔子解释此爻时说“‘孚于剥’,位正当也。”(《兑卦。九五。象》)。施诚信于失信之人,这是因为正当君位的原因。上级,君子,诚信是道德要求,不能一人或一人偶尔失信而自己就不讲诚信。四是回避。《遯卦。象》说,“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远离小人,不要表现出憎恶之情,但又要使保持自己的威严,使小人感受到自己的威严。小人虽无人格,但还是人。他们憎恶君子,常因君子憎恶他们。他们也怕君子的威严正气。五是公开揭露,讲究策略。《夬卦》说,“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害。告自邑。不利即戎。”专家译为;夬卦象征决断。在君王朝廷上宣布小人罪状,心怀诚信地疾呼危害。告诫自己封邑中的人。不利于立即动用武力制裁。小人误国,公开揭露小人罪恶有利于弘扬正气。没有诚信的揭露,没人相信。古代诸侯有动不动用武力“清君侧”的恶习,说你是“小人”就杀就贬的事并不少。北宋亡国很大成度是党争之祸造成的,你说我是小人,我说你是小人。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及许多名相大臣都被作为小人,奸佞,被贬流放。揭露可以,要处罚制裁必须慎重。六是对少数极恶极坏的小人,要坚决依法处置。孔子说,“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经。系辞下传》),对小人的小问题是否都要处罚,是否可以起到大诫的效果,值得怀疑,但必要的处理是不可缺少的。

浅谈《易经》的哲理

是经典中的经典,是智慧中的智慧,是人生事业的指南。《易经》中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和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和其吉凶。研究周易的目的,就是要明确、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向天学,向地学,向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学,向古人学,向今人学,把内求与外求相结合,进行自身修炼,通过”悟”而达神明。适生存,趋吉利,图发展,追求知“道”的境界,达到最终与自然界的和谐。孔子在《系辞下传》中说:“古者包羲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解析:伏羲氏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其实反应的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外观察天地万物,在内观察自身奥妙,明白了外在“大宇宙”与自身“小宇宙”的奥秘。然后才发明了八卦。“天人和一”的思想在《易经》中反复论证。《易经》中每一卦都有“卦德”,这就是以“自然之道”天道解释“人道”,《易经》也因此成为一切古代典籍,诸子百家思想,也是华夏民族思想的源头。再看“乾”、“坤”两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知道了观察天地,得天地之德,天地何德?乃人之德。所以学习巜易经》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道德的自省!

相关内容
  • 1、
  • 2、
  • 3、
  • 4、
热门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推荐内容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