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气,太极,一个圆 无中生有,有生一 先天一气 天一生水。
两仪:阴和阳
三才:指天、地、人
四象:少阳,太阳,少阴,太阴。 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五行:金、水、木、火、土
六合:即鼠与牛为合,虎与猪为合,兔与狗为合, 龙与鸡为合, 蛇与猴为合, 马与羊为合,为十二生肖六合。
七星:也可称为天罡。 北斗七星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八卦: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泽
九宫:乾宫(西北)、坎宫(北)、艮宫(东北)、震宫(东)、中宫(寄于坤)、巽宫(东南)、离宫(南)、坤宫(西南)、兑宫(西北)。
十方: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另有8门,9星.
八门就是: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
九星就是:天蓬星、天任星、天冲星、天辅星、天英星、天芮星、天柱星、天心星、天禽星。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合,六合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生九宫,一切归十方。
无极:“无极”原指“无边际,无穷尽”出自《庄子·逍遥游》,也指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无极”一词在文言文中是表示“没有中心”的意思。代表着上古华人对宇宙大爆炸之前状态的抽象理解。 一种连中心点都没有的状态,那里没有边界可言。既没有中心又没有边界,这种状态当然是无穷无尽“混沌”。
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两仪指天地或阴阳。一些武术家借用此词来引申到拳法中,如武术家孙禄堂就将动为阳、静为阴,合称动静为两仪。
两仪:关于“两仪”,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计有七说: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但通常是指阴阳。
三才:天、地、人。《周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而两之。”《三字经》:“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四象的说法更多,如少阳、老阳、少阴、老阴;东、南、西、北;春、夏、秋、冬;一般指“东方之神青龙、西方之神白虎、南方之神朱雀、北方之神玄武(龟蛇合体);金、木、水、火……
五行指金木土水火,指物质,这个世界便是有时间空间物质构成
六合:汉语词语,常用于指上下和东南西北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
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北斗七星
八卦:八卦相传是伏羲(称为先天八卦)所造,后来用于占卜。坊间亦用汉字“三求平未,斗非半米”来记八卦符号。卦的代表符号由三爻演变而成。另出自周文王的乾坤学说,他认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万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余六卦皆为其子女: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普通话读音:gèn;国语注音:ㄍㄣˋ;粤音:gan3,同“亘”)为少男;巽(普通话读音:xùn;国语注音:ㄒㄩㄣˋ;粤音:seon3,同“逊”)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是为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
九宫:九宫是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
十方: 六合 四条斜线方向,也可以说八方加上下....
两仪是:阴阳
三才是:天地人
四象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六合:上下左右前后,泛指宇宙
七星:常说北斗七星: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也有说:二十八宿里的东南西北七曜
八卦: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
九宫:四横四纵画出的田字格,冠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八六为足!
太极生一元 一元生两仪 三才 四象 五行 六合 七星 八卦 九宫依此类推。。
晕了我。。
九宫,中国传统文化范畴。九宫: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其中,乾、坎、艮、震属四阳宫,巽、离、坤、兑属四阴宫,加上中宫共为九宫。九宫在奇门遁甲中代表地,大地,为奇门遁甲之基,是不动的,奇门遁甲分为天、地、人、神四盘,四盘之中唯有地盘是不动,为坐山。汉代徐岳《术数记遗》:“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北周甄鸾注曰:“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九宫”之法用之多端。汉代时有“九宫占”、“九宫术”、“九宫算”、“九宫八风”、“太一下行九宫”、“太一坛”等,是于占、术、算、医、纬、建等方面的应用。
“九宫八卦图”也叫“九宫术”图,是与八卦相配之后,方会与《周易》有所关系。如果仅是《九宫算图》,就只是数字式图象,其含意不过是数与五行、方位的配合,与《周易》没有什么关系可言。我们在这一讲中之所以要拿出汉代“九宫”数字式图象,为的是要说明后来出世的“易图”。如果把《九宫算图》中的数字用黑白圆点替代,那就是宋代刘牧《易数钩隐图》中所谓的“河图”,也是朱熹《易学启龚碃夺度懿道额权帆护蒙》中所谓的“洛书”。
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