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或都买铺,那要知道这个房或铺是否当旺。坐向旺这是一个好的基础,之后就要看大门口是不是旺门,是旺门每天进进出出就能带动旺气,住在房子内的人就会得福,反之就不吉。第三厨房一定要配女主人的命卦,炉具一定安放在与女主人命相配的位置。第四就是主人房也是在当旺的位置,这样夫妻的财运事业才会平顺,感情也好。最后就是要选一层与主人得配的楼层。这是就现代人购房最要紧的几项要素,如能在装修前再配合风水的调计与布局,那就是完美的了。
1 保证阳光充足:阳光是风水中一个重要的因素;2 不宜正对着政府机关:容易犯孤煞;3 宗教场所不适宜居住:属于孤煞之地,人的性格容易走极端,暴跳如雷;4 不要离菜市场过近:菜市场周边的阴气比较重;5 大门不宜直冲阳台、窗户:财运不吉,容易破财,容易生病、家庭不睦,夫妻容易吵架;6 医院、旁不宜居住:阳弱阴盛,不宜居住。
风水案例必须有住宅平面图,图一定要标出南北方位。2:图上必须标明的东西有,大门,厕所,电视机,灶台,空调[包括室外机]的位置,3:在家里能否看到外面的变压器,烟筒,电线杆,艺术雕塑,假山等,如能看到,距离大约有多远。4:你住的是楼房还是平房,如楼房,该楼有几个单元,你是第几单元[从东开始数],住几楼。5:你的住宅的南面,北面,东,西面是否有建筑物,地势哪个方位高,哪个方位低,如南北都是楼房,南北楼和你房子的距离是否一样,高度是否一样。
论风水环境对人的影响:“风水”古称堪舆,其解释为“藏风聚气”,“堪”指天道,为阳,“舆”指地道,为阴,即阴阳之道也,古代先哲认为天下万物充满着一种合阴合阳之气,能使这阴气与阳气相交并聚合而达到平衡的地方,便是一处风水宝地。[周易]系词传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黄帝内经]云;“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又云“地善则苗秀,宅吉则人荣”可见风水之术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它是先哲们为了更好地生息繁衍而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结晶。风水地理学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建筑经验的总结,它的核心内容是“天地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调整的一门学问。它主要是通过研究人和居住环境的关系,指导人们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合理选择和调整,创造一个人与环境协调,达到“天人合一”的空间环境,以达到趋利避害,身体健康,事业兴旺的目的。他积淀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是哲学,美学,伦理学等多元文化的综合,是一门具有系统性的一门实用学科。从大范围讲,宇宙星体是个大能量场,它的变化时刻在影响着地球上的万物,科学家曾作过试验,在日全食的几分钟内,物体的重量会发生变化,离地球最近的月球运动也会引起地球上的潮汐和妇女月经来潮等变化,……。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及其他一切有生命的物体,也必然受天体变化的影响和制约,我们平时所居住的房屋,由于物质构造不同,坐山朝向不同,高低层次、内部布局,外部环境,装修不同而对人的影响也不同。人长期居住在某个特定的建筑环境里,必然每时每刻都会不自觉地接受这个环境对他的影响,并在人体能量中不断积累,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形成能量的信息导向,从而完全影响甚至改变能量的运动状态。笔者有一位在新疆工作多年的朋友,在新疆多年患有严重的胃病,整天吃药,常住医院,而他一离开新疆到内地,只要火车一过西安,胃病便不药而愈。当代由于工业的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大肆破坏生态环境,从风水角度看是破坏了风水,现在有的城市几乎看不到多少树木和绿色,大树的作用在于它浓密的枝叶,在烈日当空时,由于树底下的温度较低,会与四周的热空气产生冷热对流作用,激发的冷空气会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它和另一个作用是保持水土不流失,树木起着保护水土和环境的作用,乱砍乱伐恶化了环境,也使水土大量流失,最后则会影响到人类的发展,更会影响到城市的生存。从风水角度看,树荫把阳光遮掩,因此它会招来阴气,每一事物只要阴阳调和便会有生机,如果树木太少则必阳气太重阴气衰死,它所给人们带来的结果是钱财不聚,亢阳不化,所以如果阴阳平衡,阳中有阴,则会替某城某地或某宅招来钱财,招来生气。有句古语称“穷山恶水出刁民”,“穷山”是指形势恶、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恶水”是指以不正当的途径赚钱,水在不吉的地方还指不但赚不到钱反而破财,主人穷困。这就是说环境不好的地方,经济不会发达,人们不会富裕。人们的素质和文化涵养都不会太高。在传统的观念里宅与命运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俗语云,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认为一个人能否获取功名富贵除本身命运以外还要看阴阳宅风水是否配合。人生在世所求不外乎平安健康,行运顺遂,然而世事多变人们往往无法如愿,以风水而论,好的阴阳宅可以使家运昌隆,福荫子孙。因已生之人是受前辈的风水感应,前辈的风水吉,其人命也吉,前辈的风水不佳,其后代的命运也好不到那里去。改造风水可以趋吉避凶,调整好的话可以把命中的吉兆放大,把凶兆缩小,可以把小富小贵提升到中富中贵,同样如一个人的命运中有灾难,如风水调整好的话,最多不过是破点财或受点伤,生场病 就过去了,万一风水不好的话,却及有可能把凶兆放大加重,甚至有破产,残废或死亡的悲剧发生,命主阴宅风水好,阳宅风水布局又佳,则吉上加吉,无往不利,纵然命局组合不好也不会一贫如洗。笔者在考察阳宅时发现当前有很多人有一种房子越大越好的心态,这种想法太片面,[宅经]云;宅有五虚,令人贫耗,宅有五实令人富贵。而五虚的一条就是“宅大人少”,北京故宫可以说是集古代的风水大成,这一点仅从雍正皇帝的卧室和书房就可窥见一斑,其卧室最大也就是12平方米,[因未能细量,粗略估算]在养心斋西面看书休息的房间也就是9平方米,为什么?因宅大耗气,真龙天子也是血肉之躯,大房间也照样耗散他的精气,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因住的卧室太大而患有难以医治的慢性病的原因。古代的风水术因客观条件不同故观测事物亦相异,有看天星变化与山川的关系,有的看地球磁场与物体形状,由此而得出不同的理论,演变成不同的派别,各家各派各有所长,大概可分为“形”及“理”两大部分,堪舆家把住宅称为阳宅,坟墓称为阴宅,从前相宅学中分为户外六事及户内六事两大类,户外六事是:路巷、池井、厕所、牲畜栏、桥梁及社坛庙宇;户内六事是:宅中门户、天井、厅堂、房床、橱、灶及 碓等都是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影响重大的事物,而今由于社会的发展,户内户外六事有些已不适合当今社会,现在主要看四个部分,第一是天运,也就是时间上的不同而成的气运,二是山川地势不同所造成的地运,第三是每个人出生年时的不同而造成的人运,再加上每一间不同的屋宇、坟墓于不同的时间建造而成的屋运,这四点结合一起方可决定某处的吉凶,但万法归宗,不论古代还是现代的诸种方法手段,实则就是调整阴阳平衡,风水讲的砂和水其实就是阴和阳,砂为阳水为阴,需要砂的地方见水,需要水的地方见砂,,则必见祸端。反之则为吉为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地域、一个住宅,其理都一样。笔者曾调整过不少风水,见效的很多,(因涉及个人隐私,以下案例均不写当事人姓名单位) 例:二000年某人通过朋友找到笔者为其堪宅,到其家一看砂水形势,我分析该人九九年夏天五月破大财,工作虽是忙忙碌碌,但赚的钱还没的花的多,该人点头称是,其人九九年买一辆大客车运营,当年五月翻车,损失二十多万元,他遵笔者的方法进行了调整,财运很快好了起来,他讲“以前干的活利润很少,活还不多,现在活多的干不完,虽然很忙,但利润很可观。”某作铝合金生意的老板,以前常出车祸,被盗事件连连发生,而且生意不是很好,经我调整后,再没出车祸及被盗事件,生意现在很红火。笔者一位朋友称有机会提升职务,问我又无可能?能成否?我当即讲调整风水叫他成之,择吉日把起阴宅阳宅全部调整,没几天传来好友提升职务的喜讯。政府部门一位科长,因审批某项目不慎,引起官非口舌,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上级领导称要将其撤职,该人压力很大,情绪沮丧,他通过朋友找到笔者对其阳宅进行调整,很快见了效果,沸沸扬扬的舆论界偃旗息鼓,此事不了了之,至今一年多过去了,他还继续干着科长。
你可以查阅下老皇历
或者去风水网上看看
《周易》的流派
《周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巨著,历代都受到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们的关注,春秋末期《易传》对《易经》进行了注释及发挥。《易经》及《易传》合称《周易》,易理精湛,是我国哲学及自然科学的胚基。因此,历代探索《周易》者甚多,从先秦至近代注释发挥《周易》之著作竟三千余部,浩瀚的易林形成了中国的易学史系统。其渊博的易理对中国的哲、史、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代哲学家、文史学家,自然科学者们无不奉以为圭臬。
《易经》是《周易》的本经,团属儒家的经典,故称为经,为六经之首。凡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其中,每卦六爻,卦又有卦名与卦辞,爻有爻题与爻辞,因是以筮占形式成书,故未被秦始皇烧毁而得以保留下来。本书主要通过卦、爻辞占卜人事吉凶,客观上是对上古社会的反映,蕴含有一定的哲学雏形。《易传》是继《易经》之后最为闪光的著作,是易林中的明珠,中同文化的瑰宝。《传》对《经》的注释大大地超过了《经》原有的水平,《经》《传》交相辉映,合三千多《周易》系列书籍文献,组成了一部交融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的伟大文献系列,成为炎黄文化的宝贵财富。
《易》学是“经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周易》的研究,从汉代开始,大致分为象数派及易理派两大流派,《易传》多以象数解“经”,而《论语》、《吕氏春秋》、《战国策》等则为义理派不谈象数。受上述影响,对《周易》的研究历代皆分为两大派,汉代为象数派的开山,魏、晋朝为理义派的先河。所谓象数派是以取象(即取八卦所象征的各种物象)来阐述卦辞和爻辞,加“乾”取象为天,“坤”取象为地。在汉代以《易纬》为代表,《京氏易传》及《周易章句》、《焦氏易林》等亦为取象派的典型。取义派是以卦意来解释卦辞及爻辞的,如对坎卦,不取水象而取“陷”义、“险”义,以一阳陷二阴之中;乾卦不取天象,而取“健”义、“刚”义;坤卦不取地而取“柔”,此说以魏晋王弼《周易注》为代表,两派各有特色,对《周易》的研究皆具有积极的意义。宋代大儒朱熹把义理和象数相互发挥,对《易》学的研究起到了互补作用。中医学偏于象数派,但也渗入了理义观点,明•张景岳《类经图翼》著名的《医易义》便是以象数及理义互参立论的典作。
对《周易》的研究,以汉代和宋朝为两大代表时期,汉代偏重于训诂,注释而少发挥,比较墨守原文不敢越雷池一步,宋代则不然,敢于大胆发挥,其特点为象义并重,自魏晋王弼择重取义后,受其影响宋朝即分为取象派及取义派两大流派。元明以来,象数派与理义派发生对峙,客观上推进了易学的发展。
汉代是易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易学的重要著作,如孟喜的《周易章句》、焦赣的《焦氏易林》、京房的《京氏易传》、苟爽的《周易注》、虞翻的《周易注》等,皆为汉代易学的主干。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及郑玄所注《易纬》八种,亦都是汉代《周易》研究的重要成就,总称为汉易,汉易的特点为以象数解义,故属于象数派。
汉代对《周易》研究的主要成就为《易纬》系列问世,“纬”是对“经”的佐翼,六经皆有纬,《易经》之纬为《易纬》,成书于西汉,为易经疏注的名著,经传之羽翼,对《周易》影响很大。惜已佚。后经东汉•郑玄注主要有:《易纬•乾凿度》、《易纬•乾坤凿度》、《易纬•坤灵图》、《易纬•稽览图》、《易纬•乾元序制纪》、《易纬•通卦验》二卷、《易纬•辨终备》一卷。其中以《易纬•乾凿度》、《易纬•乾坤凿度》、《河图纬》、《易纬•坤灵图》等最为有名,《易纬》也是象数派,是《易经》的羽翼,在易学史及哲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其中阴阳理论对中医学的影响较大。《易纬•乾凿度》、《乾坤凿度》、《坤灵图》,被汉代经师列为《易经》的翼佐(十翼之一),说明该书在易林中的地位(十翼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易传》:《录》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东汉《易纬•乾凿度》、《易纬•乾坤凿度》、《易纬•坤灵图》)。汉代除《易纬》之外《京氏易传》对《周易》的影响亦较大。
除系辞、彖、象之外,《说卦》、《序卦》、《杂卦》及东汉《易纬•乾凿度》,《易纬•乾坤凿度》、《易纬•坤灵图》等在“易林”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总之,汉代对《周易》的主要贡献是郑玄注的《易纬》系列珍籍,以及京房、孟喜、焦赣、虞翻、苟爽、魏伯阳等的《京氏易传》、《周易章句》、《焦氏易林》、《周易往》、《周易参同契》等著作,其影响都很大。此外唐•孔颖达的《周易正义》,宋代大儒朱熹的《周易本义》、程颐的《易传》、元朝•宝巴的《周易奥义》,明清时期王夫子《周易内传》及《周易外传》都是研究《周易》的重要文献。
魏晋时期易学的主要功绩是大易学家王弼《周易注》择重取义,对易理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王弼的《周易注》还保留了汉代费直及郑玄的象数观点,并把经传合为一册,对《周易》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唐代易学又称唐易,其主要影响是孔颖达接受了王弼的易理观点,著《周易正义》,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汇聚了易理派的成就,使易理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外,需要提及宋易,宋代是研究易学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大批研究《周易》的书涌现于世,对《周易》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除朱熹的《周易本义》之外(该书为宋以前《周易》研究之集大成),还有程颐的《易传》,司马光的《温公易说》,赵善举的《易说》,林粟的《周易经传集解》,李杞的《周易祥解》,邵伯温之《易学辨惑》,吴沆的《易璇玑》,项世安的《周易玩辞》,周以夫的《易通》,蔡渊的《易象意言》、魏了翕的《周易要义》、董楷的《周易博义》、丁易东的《周易象义》等对《周易》的研究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宋代•邵雍《皇极经世》,承接了陈抟道士的学术。并有了新的发展,邵氏注重图说,故又称图数之学。那氏并奉献了先天图(六十四卦序图)。北未遂以图说易之风盛行,这和邵氏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义理派以程熙为代表,其著《易传》为《周易》杰作之一。宋•大儒朱熹易理派及象数派入《周易本义》为宋代以来易学之集大成,乃象数易合著之杰作。明•《五经大全》,采用了程、朱之说,一直沿用至清代。
另外,清朝也是易学研究的辉煌时期,研究易学的书籍辈出,而且大多有新的见地。如陈梦雷的《周易浅述》,杭辛膂的《周易笔谈》,朱轼的《周易傅义》,查慎行的《周易玩辞集解》,惠栋的《周易述》,谢维狱的《易象数理分解》,尚秉和的《周易尚氏学》,姚配中的《周易姚氏学》,李光地的《周易观象》,黄宗义的《易学象数论》,任启运的《周易洗心》,表明《周易》的研究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上述除了汉、宋、清朝是《周易》研究的三大高峰之外,唐朝也有七十六家《易》(记载于《唐志》)。元朝、明朝也有不少名作,如元朝•胡震的《周易衍义》,明朝•胡广的《周易大全》,蒋士龙的《周易心灯》。明朝还以图解《周易》为著称,如刘定之的《易经图解》,吕怀的《周易卦变图传》,都说明了历代研《易》之著层出不穷。
此外,宋•刘牧的《易数勾隐图》首载河图洛书,以及宋元时期对《周易》的考校,训估等,如宋•蔡渊的《周易经传训解》,元朝•赵访的《周易文诠》,明•董守谕的《卦变考略》都说明历代对《周易》研究极为重视。
近代高亨的《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李镜池的《周易探源》,冯友兰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张立交的《周易思想研究》,刘大钧的《周易概论》等都是研究《周易》的杰作,其中有不少新的发挥。
总之,《周易》历代名著甚众,说明炎黄子孙对《周易》是极其注重的。进一步发掘和探索《周易》,是继承发扬祖国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杨力)
学易经系列之一---易经入门书籍整理
最近时有困惑,一个朋友推荐我看易经,从入门的书看起。人往往在寻找某个问题答案的时候,变得非常执着。尽管心里犯嘀咕-这像天书一样的东东,看得下去幺?想是这样想,出于对朋友的信任以及寻找答案的执著,网购了几本相关的书。买书的时候,特意在网上简单地调查了一番,网友的意见不一、现简单整理如下:
入门
南怀瑾《易经系传别讲》-南怀瑾老先生的书跟讲故事似的,一些基础知识谈笑中就掌握了。
南怀瑾《易经杂说》
徐芹庭《白话易经》(岳麓书社)-徐是南的学生,有人认为他并没有超越师傅、他的书随便翻翻即可,也有初学者十分喜欢、强力推荐的,意见不一,大家自己看着办吧。
也有推荐按廖鸣春在《周易经传十五讲》中提出的一个思路学习入门的--先读黄寿琪、张善文的《周易译注》,再接着读金景芳的《周易全解》,再读南怀瑾, “感觉上黄、张的著作非常平实,不作惊人之语,适合初学者打下一个初步印象;金的著作特点是重视系传的作用,属于传统的以传解经路子……”。
还有推荐王居恭的《周易旁通》,“里面主要讲的是周易的一些概论,写得相当有趣味,还讲了河洛理数的一些基础知道,你想学算命或者想学做人之理,都可以看一下,通俗易懂”……
进阶
入门的书看完了以后,才可以看:
刘大钧的《周易概论》和《纳甲筮法》
加深
再然后读尚秉河的著述-尚秉和 《周易尙氏学》
几位非主流杂家的书,例如谢宝笙,黄道芳(没有书,看的话在网上搜索)和黄凡等,他们虽非主流,但是很有启发的
几位主流的书,例如:金景芳,廖鸣春,李镜池,张其成,李学勤等等。(有网友认为可以粗略看看,“但感觉这些书意义不大,而且有寻章摘句老雕虫的嫌疑,同时义理一派阐述的易理早就深深地根植在我们的民间了,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你可能都懂,只是没有对号入座而已…”一家之言,仅作参考);
另有人认为如果还要做研究的话-高亨的《周易古经今注》和《周易大传今注》是最重要的现代人注本之一,相当于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还要看王弼、韩伯康的《周易注》,唐代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清代李光地的《周易折中》也即《御纂周易折中》,清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清焦循《雕菰楼易学三书》(《易章句》十二卷、《易图略》八卷,《易通释》二十卷)。如果算命,看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和邵雍的《梅花易数》)
其它(我不知道深浅、所以暂时无法归类了):
《易经系统观》牛实为着释
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
《六壬大法》天干地支,五行
[号外] 个人收集到的 张耀文 所出书籍(我也不是全有)
《三式遁甲家相盘完成図》
《十二支応用 家相天子法 全》
《遁甲五术面掌篇》
《奇门天地书别巻极奥秘诀(全5巻)》
《遁甲象意活用事典》-天地门神の配合
《奇门遁甲天书评注》
《奇门遁甲极奥秘诀(1册)》
《透派秘伝 奇门大法心得》
《奇门遁甲地书评注》
《奇门遁甲天书评注》
《奇门四十格典故》
《子平象意典故》
《紫薇五术面掌篇》
《紫薇五术家相篇》
《紫薇五术风水篇》
《紫薇推命実践命谱》
《紫薇斗数鉴法全书》
《紫薇斗数推命合婚法》
《测字秘考》
《七政占星术》
《五术占い応用秘伝》
《透派五术面掌止観》
《六壬三国志-歴史に学ぶ六壬五术》
《六壬五术方位篇(乾坤)》
《透派秘伝 干支六壬大法》
《紫薇究明と実践》
《紫薇五术占卜篇》
《紫薇五术方位篇》
《紫薇五术方剤篇》
《紫薇斗数推命术》
《五术万年暦》附奇门紫薇六壬断易完成図表
《四柱推命実践命谱》
《四柱推命术奥义》
《滴天髄活用口诀》
《子平一得》
《徐楽吾の四柱推命》
《正统十干 四柱推命术密仪》
《透派秘伝 子平推命法》
《河洛理数推命术》
《方位极秘 奇门遁甲(天地)书评注》
《変通星十二运 四柱月运鉴定秘法》
《神相秘本 金面玉掌》
《金面玉掌记》
《干支六壬占法》
《透派六壬の三伝法》
《紫微阐微录评注》
《奇门命理》
《五术新论》
《五行易》
《奇门天地书别券》
《奇门遁甲天地全书》
《阳宅遁甲图》
《金面玉掌记》
《紫微斗数风水学》
《透派奇门大法(附阳宅天子法)》
《五术占卜图表》
《继易奇门遁甲图表》
《七政星学》
压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