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万变,岂能是一家之言可以说透呢,这么简单就被研究透,那就不是《易经》了。从这个角度看,《周易.乾凿度》是研究《易经》的一种视野,乾,为天;凿,是路。寓意为,开辟通向天之路,对后人起到指引作用。
《周易.乾凿度》提出易经变化的3条核心规律,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抓住核心,才更容易理解易理,以下这几条规律,学易的人要谨记。
1、在太极之前,尚有四变。
我们熟悉的易经变化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周易.乾凿度》记载,在这之前,尚有四变。也就是无极的领域,也孕育着变化秩序。
“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混成,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
一变为太易,这个状态《庄子》说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无中生有,未见气也;
二变为太初,太初有道,气之始也;
三变为太始,太始有形,是隐性的形;
四变为太素,太素有质。
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这四变,仍然在混沌中未分离,看不见,听不到,循不得,即宇宙孕育万物的根源。
在这之后,太极分离为阴和阳,才出现后面的演变。学习易经的人,要注意这四变,有助于理解后面的彖变之数。
2、重卦与爻位的变化规律。
《周易.乾凿度》说,物有始、有壮、有究,故三画而成乾。
究,是穷、尽的意思。
八卦的基础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皆是三条爻组成,代表事物发展的一个完整小循环:开始,壮大,消退,无限循环。
其中,乾坤相生,既然:物有始、有壮、有究,故三画而成乾。那么,与之对应的坤,亦是如此,因而重之,有六画而成卦。所以,重卦后的六十四卦,皆是六条爻。
六爻,从下往上,依次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
读懂易经不应该这样,易经是智慧。你所谓一种可怕的感觉,夜里明白了一些什么,都是自己吓自己,。。。。。。。。。不要把易经和鬼神联系起来
易经自古有义理和象数两派,前者重看易经的哲学指导意义,后者则重视实用预测功能 应确定阅读方向,逐步深入 中华易学专家联合会 韩燕南
《古兰经》一样的历史,因为发音和音译的不同而产生分歧。
很多人看不懂《易经》的实际原因是
一、真正懂得人太少了,无法归纳总结。(古代达官贵人,有钱也未必买书看)
二、但有历史传承的命理学却歪曲其意。(如果真弄懂了,谁还相信命理呢?)
三、西方科学发展迅速,迫使从《易经》提取出的古代智慧,百无一用。
四、心理学及航海航空数据的不断精确,《易经》的理论显得不切实际了。
只叹即便后人弄懂了其中的奥秘,也被精确的现代数据所取代而演变为民间娱乐罢了。
《易经》所说的卦,是宇宙间的现象,是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的现象,宇宙间共有八个基本的大现象,而宇宙间的万有、万事、万物,皆依这八个现象而变化,这就是八卦法则的起源。
一、优秀国学底蕴。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中华一切优秀传统文化都扎根于《易经》,了解了《易经》,就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
二、明辨是非能力。
孔子说过,“善《易》者不卜”,真正熟悉了《易经》的人,已然看透了人生。即便占卜,也只是借助《易》理解惑,而不是自欺欺人。
三、哲学思辨能力。
《易经》的本质是一本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与和谐辩证的深刻思想。掌握了《易经》,就掌握了一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易经乃国学文化之根源,我们学习它一定要抱以端正的态度,首先要确定一点。如果在不熟悉每一卦的前提下,千万不要尝试占卜。再者,如果心术不正之人学习易经,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也要知道一点,如果读了半天只想从中的好处,只想把自己的坏处推给别人,那还不如不读。易经读出许多的小人,因为黑暗的心去学习易经,只会学到黑暗的一面,时刻要保持持正向善的心才是最为关键。
如果学会了《易经》的易理,就懂得如何做人处世。比如时刻谨记居安思危、谦虚自处、持盈保泰,相信会对你日后生活有莫大的帮助。
在易理方面,我们明白人生最重要的是自我修炼:德行、能力、智慧,提升自我的修为和创造能力,让无穷的灵感常伴你左右。
《易经》是一本“天书”,说的是天道,天地尚且不违背自然的规律,更何况人呢?所以我们要学习易经关键点在于不去违反自然。